惊蛰的含义 惊蛰的由来及意义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它预示着春耕时节的来临 。勤劳的农民伯伯又要出来耕种了 。但是对于现代很多人 。都不太了解惊蛰的意思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的含义有哪些吧 。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惊蛰 。古称“启蛰”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 。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 。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 。这是不对的 。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
这时天气转暖 。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 。称为“蛰” 。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
节气别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 。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 。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同时 。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同样的 。“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 。“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 。“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 。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 。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 。并沿用至今 。日本与中国一样 。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 。此后 。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
气候特点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春雷惊百虫” 。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 。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桃花开 。猪瘟来” 。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
这时 。气温回升较快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
农忙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 。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 。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 。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 。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 。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 。天气不稳定 。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 。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 。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 。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 。不可盲目早播 。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 。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 。继常年冬干之后 。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 。对水分要求敏感 。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 。栽后要勤于浇灌 。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