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

【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两次递交上市申请后,近日,卫龙终于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
卫龙做辣条的故事充满传奇性:老板刘卫平草根出身,硬是把市场上贴有“垃圾食品”标签、单价五毛的辣条,做到了单价五块、年营收超40亿元,离登陆资本市场就差临门一脚 。
今年4月的Pre-IPO轮融资后,卫龙的估值就达到了600亿 。这个数字被外界频繁拿来与在A股上市的休闲零食企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对比,已经大于三者当前市值的总和 。
上市之前,卫龙面临的质疑不断:一家做辣条的凭什么上市?为什么要和做坚果的三只松鼠比?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卫龙撑得起600亿的高估值吗?
 
一包辣条的进化史
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 。当地自古就有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平江县志》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平江的长寿酱干曾被列为宫廷贡品 。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平江人民损失惨重,制作酱干的原材料大豆更是价格疯涨,当地师傅开始寻找新的原材料 。他们发现面粉供应充裕且价格便宜,于是将面粉制作成面筋,再用生产酱干的方法制成麻辣面筋,这便是辣条的雏形 。
平江县有制作辣条的配方,却并不出产原材料小麦 。1999年,平江人刘卫平带着配方离开家乡,来到了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在河南漯河铁东开发区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并从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灵感,正式开创出第一根辣条,随后申请了“卫龙”商标 。
辣条虽然单价低,市场空间却并不小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辣条行业市场规模为651亿元,估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49亿元 。
国内做辣条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600家经营范围含“调味面制品、辣条”的企业;近5年以来,辣条相关企业注册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21年新增742家,年度注册增速超过50% 。
为什么卫龙能在众多辣条企业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辣条上市第一股?
这与其凭借成功的品牌营销抢占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有很大关系 。“垃圾食品”是辣条在很多人心中的固有印象,为了树立安全、卫生的品牌形象,卫龙在营销宣传上下足了功夫 。尤其在2014年至2021年间,卫龙的多场营销成功出圈,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关注 。
2014年卫龙搬进全自动化的新厂房,特意请来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宣传片,充满科技感的车间图片很快登上微博热搜 。2015年,卫龙借谐音梗模仿电影《逃学威龙》创作恶搞视频,唤起人们心中学生时代关于辣条的记忆 。
在尝到了甜头后,2021年卫龙频繁操作网络营销 。与暴走漫画联名宣传;请来知名网红“富士康第一质检员”张全蛋,通过一个流水线工人的视角,将卫龙的车间、生产线直播展示给大众;甚至借着iphone7发布走起苹果营销风,苹果的带货文案、简约的产品设计、黑白灰的色调,让卫龙成功圈粉一波 。

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

文章插图
图源:卫龙招股书
卫龙的包装也不断变高端,从简包、透明包逐渐到铝箔、铝膜等,价格同样随之一路上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建议零售价,根据重量和保质期的不同,独立包装的卫龙辣条目前售价在1元到12.8元不等,最便宜的卫龙大面筋1元钱小包装只有28克 。
这一系列操作,让“卫龙相比其他辣条更干净、卫生”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也塑造了卫龙辣条年轻幽默个性化的品牌形象,颇受年轻人喜欢 。根据招股书披露,卫龙有95%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以下,55%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