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要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孤独症儿童要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文章插图
要消减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须从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开始 。在培养正确行为的过程中,对于患儿配合性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奖励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夸奖孩子 。因为只有通过夸奖才能帮助孤独症儿童知道“正确行为”与“愉快的后果”之间的联系,进而通过对其问题行为的惩罚性处理,使他感受到是非的存在及其界限 。因此,家长要认真学习有关行为训练中强化的原理,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孩子正确行为的强化能力,及对问题行为的处理能力 。
例如:对于尿裤子的孩子,要注意带他到,厕所去,一旦在厕所完成了便事,立刻给予夸奖,说他:“真棒,是乖孩子!”并在此后给他喜欢吃的东西 。对于不会说话,只是一边叫着一边要抓东西吃的孩子,家长应将食物控制在手,然后替他说:“宝宝想吃 。”在他吃完之后再给他食物 。

以上做法的原则是:(我们的愿望)指令——孩子的反应错误(问题行为) 。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做的是:(我们的愿望)指令——辅助孩子完成——奖励——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与此同时,问题行为也得以避免 。


奖励与处罚
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




孤独症儿童要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惩罚孩子的艺术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那些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 。其实不一定,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只要你注意——

▲ 不要动辄施罚

惩罚忌滥,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 。专家建议,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以惩罚:

①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② 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③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④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

▲ 不同情况,不同方式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

年龄:
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禁区”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

性格: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惩罚可以稍重;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

环境: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 。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

▲ 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

罚得及时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

罚在明处
对孩子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具体错在哪里 。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仍然爱他 。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