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界定的“间岛”地理范围 间岛

间岛(日本界定的“间岛”地理范围)
有关“间岛”的地理概念,学界认识到最初指朝鲜人开垦的钟城附近的图们江沙洲,又被称作“垦岛”,意思是江中之岛或者开垦之岛 。后来随着朝鲜人大规模越境开垦图们江以北地区和移居到鸭绿江以北地区,将鸭、图二江以北地区均冠之为“间岛”,实则已非岛屿,分别将图们江以北地区称之为“北间岛”或者“东间岛”,鸭绿江以北地区称之为“西间岛” 。学界对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及中日谈判均有研究,[1]但是对于日本利用朝鲜人分布区假定间岛范围,试图扩张其范围,以及与1909年《间岛协约》的关系,该协约中“间岛图”(“朝鲜人杂居区域图”)的来历等,尚未梳理清楚 。
本文试利用中日韩三国史料,包括《日本外交文书》、韩国《统监府文书》及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收藏的地图资料等,考察间岛名称的由来和日本介入的背景,统监府派出所界定间岛假定区域及其扩张活动,中方边务公署的反制措施,以及在签订《间岛协约》时特别是在划定朝鲜人杂居区域时,日本外务省减缩“间岛”范围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阐明“间岛”地理概念的形成与日本的关系,揭示日本利用朝鲜垦民及其创出的间岛概念,向图们江以北地区渗透扩张的过程,特别是在外务省主导下稳步推进的历史过程 。
一、“间岛”名称的由来和日本介入调查
自清初以来,朝鲜人不得擅自越过鸭绿江、图们江,更不得越江耕垦江北土地,越江即意味着犯了越境之罪,称之为“犯越”,处以枭示的极刑,地方官也要被革职或者流配到边地 。[2]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诚然与清朝维护东北发祥地的封禁政策有关 。依靠严格的禁江政策,两国维持了较为安定的边疆环境 。但是到了同治年间,朝鲜发生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史称“己庚大灾”(1869、1870年),朝鲜边民终于冲破了200多年的江禁,由起初开垦图们江中间的沙洲之地,转而越过图们江开垦江北广大地区 。随之“间岛”名称被创出,其范围随着朝鲜人开拓步伐的扩大而扩大 。从某种意义上,间岛概念与朝鲜人越境移民史、中国朝鲜族形成史有关联 。日本紧随其后、利用朝鲜越垦民进行渗透和扩张,因此,间岛概念又打上了日本侵略的影子 。
间岛名称的出处,最早见于朝鲜勘界使李重夏的报告书《乙酉别单》(乙酉指1885年) 。据记载,1877年(光绪3年),朝鲜钟城边民要求耕食图们江中的沙洲之地,得到了朝鲜政府的允准 。[3]这个沙洲的面积不大,“纵十里,宽一里,计有地二千余亩” 。[4]朝鲜边民往返于间岛(图们江沙洲)与钟城之间耕种土地,收获期架桥,冬天则撤桥,即早耕暮归、春耕秋收 。边民起初向钟城郡守纳租,自1890年开始向清政府纳租,[5]估计其耕地渐与中方的陆地连在了一块儿,所以被要求向中方纳租 。到了1904年,两国边界官签订的《中韩边界善后章程》规定:“古间岛即光霁峪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仍循旧办理”,[6]即允许朝鲜边民继续耕种钟城附近的沙洲之地,并向清政府纳租 。这里的“假江”,据记载指的是图们江水歧出,边民故意在“北岸私掘一沟”,使之成为江中之岛,目的是为了模糊其归属耕种土地 。[7]这片由朝鲜边民开垦的图们江沙洲之地,位于今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光昭村附近,这里是间岛名称的最早出处 。
问题在于,朝鲜边民不仅开垦了图们江边的沙洲之地,还越过图们江开垦了江北的广大地区,“遂至沿江遍野,无处不垦,而通称间岛” 。[8]这是1885年(光绪11年)朝鲜勘界使李重夏目睹的图们江边的情景,也是间岛的出处名称最早见于史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