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配氧跟不配氧一样吗 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区别( 六 )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
成人晨尿:1.015~1.025
成人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
新生儿:1.002~1.004
(二)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中毒症或脱水等 。
2.尿比重降低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性或原发性、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 。
三、尿蛋白(PRO)
(一)简述
正常人24小时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应用一般定性方法常检测不出 。但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能力亢进(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蛋白质进入尿液中,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会出现蛋白尿 。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也会产生蛋白尿 。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定量:<100mg/L或<150mg/24h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 。尿蛋白通常<3g/24h,但也可达到<20g/24h(肾病综合征) 。
(2)肾小管性蛋白尿
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
(4)溢出性蛋白尿
肾脏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 。
(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
其他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
四、尿葡萄糖(GLU)
(一)简述
尿液中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用一般检测方法呈阴性反应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水平、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和尿流量 。通常人尿糖值为0.1~0.3g/24h或50~150mg/L 。当血糖阈值超过肾阈值或肾阈降低时,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能方时,则出现糖尿 。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
定性
阴性
(二)临床意义
尿葡萄糖(阳性)多见于:
(1)疾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
(2)饮食性糖尿
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妊娠末期或哺乳期妇女可有一过性生理性糖尿 。
(3)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见于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出血、癫痫发作、各种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过大等;而持续性糖尿多见于原发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