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配氧跟不配氧一样吗 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区别( 三 )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

血红蛋白配氧跟不配氧一样吗 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区别

文章插图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
(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
2.淋巴细胞减少
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
(五)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其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除了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红细胞、细胞内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外,尚可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
(2)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三、红细胞计数(RBC)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的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
(2)绝对性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
2.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
(4)继发性贫血
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 。
四、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
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外,尚可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临床上可用以诊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症和血液系统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较之红细胞减少程度明显;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计数减少程度较之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