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5G医疗:到底是不是医院的“智商税”?( 三 )


几年后,中日友好医院、四川华西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对3例复杂性疑难重症远程病例讨论时,预备了几个小时传输病理资料,但通过5G网络,竟然不到1分钟就传输完毕 。
2020年疫情爆发后,武汉雷神山医院应用5G与北京、上海、广州大型的医院开展高清实时的会诊,通过远程CT协助、远程标注和研讨重症患者CT影像,让3000多名重症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诊治方案 。
当时,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还通过5G远程操作了武汉方舱医院患者床旁的超声机器人,即便在方舱医院缺乏医疗专家的情况下也实现了专家级别超声检查 。
运营商联合华西医院一起搭建了患者床前的8K 360度全景摄像头+5G CPE的医疗机器人,得以将医疗探视推车回传的全景视频和图像,实时传给医生和焦急的病患家属 。
这在5G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

风口上的5G医疗:到底是不是医院的“智商税”?

文章插图
改变,非一朝一夕有着106年历史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说过一个很感慨的事:2020年初他去武汉时,看到兄弟医院配备了先进技术的急救车时,心里“非常羡慕” 。
当时,已经在北京大兴、北京密云建了分院区,实施“一院三址”的北大第一医院外地病人门诊量达到50% 。而如何把三个院区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控、远程手术、移动ICU,乃至AI智慧医疗、智慧管理,都是这个院长的内心所急 。
他对5G的“觊觎”还有在医学教育的改善 。“我们的教学总建筑面积将近1700平米,教学房间18间,如果可以基于5G、AR、VR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来共享课程内容,模拟手术,实现医学模拟教学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随时组合成为模拟培训的教联体,随时共享手术室高清的图片,随时实现远程示教,结合AR、VR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手术学习,那就是5G对医学教育最大的价值 。”
显然,这样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但已在步步趋近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对5G推动医疗服务的变革非常坚定 。
“过去每一个老百姓关注的是看病治病,就是只要能够看上病就行,现在关注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关注的是要方便快捷看病,所以一定会带来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
5G,成为这场变革的技术主角 。
在这位院长眼中,人工智能+互联网一定会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物联网+协同医疗必定推动远程医疗的服务,而物联网+互联网也必然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实现 。
其实在2020疫情期间,全国首例跨省5G远程CT扫描,就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的 。
在5G商用之前,这家医院在2018年就开始筹备互联网医院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上线了在线门诊、慢性病管理、多学科诊疗等服务,仅慢病管理就根据22个科室已有的76病种制定了124种慢病服务包,如今每天平均6500人在线就诊,把过去22000人一天的门诊量下降到了1800人,也通过MDT把很多医生的零碎时间进行了优化配置 。
在线服务、5G网络,对包括四川的大学华西医院的在内众多医院打造医联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对科技助力医联体的意义,李为民举了一个肺癌早诊的例子:首先通过5G信息平台以及5G的影像云平台来支撑起医联体的全程管理,通过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CT筛查,建立肺癌筛查队列、肺节结队列,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大,在不具备医学专家的地区,通过移动车载CT,该医院在龙泉区对3万多人做了CT筛查,而且在具备5G网络的地区,可以用智慧化随访代替以往根据医生个人经验进行随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