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与保持韧性:中国制造的全球突围


持续创新与保持韧性:中国制造的全球突围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钛禾产业观察,编辑丨熊文明
近日,第十七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议(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China,GMC)在云端召开 。
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领域的顶尖学者和知名企业的实践者,围绕“重新思考全球化制造:韧性、数字化与创新”的主题展开多维深入讨论 。
持续创新与保持韧性:中国制造的全球突围

文章插图
与会嘉宾集体合影
首届GMC举办于2005年,由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IfM)、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和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NIIM)联合发起,是紧密围绕全球化制造和创新管理主题的国际会议 。大会发起初衷是为了观察全球化如何改变制造业,尤其是中国制造业 。
17年来,GMC观察到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进程,看到全球化、数字化、气候变暖等问题对制造业带来的深刻改变和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特殊样本,更是在这17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成为全球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并且高度融入全球网络 。
以下内容根据与会学者和专家内容整理:
01、疫情给全球制造带来了什么影响?疫情是全球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意外事件,同时也是对原有系统的一次大考 。
持续创新与保持韧性:中国制造的全球突围

文章插图
疫情让我们看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Tim MINSHALL教授提出,我们当下面临的情况前所未有 。过去的18个月,尽管很多国家表示疫情可以预防,并且采取了积极措施去抵御,但全球依然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 。
疫情的积极影响是让人们看到现代制造业的价值,以及这个体系的复杂性,如果不是疫情,很多问题无法暴露 。中国是一个认可制造业价值的国家,但很多其他国家对此不够重视 。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制造和物流的脆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
同时,疫情也展示了全球经济的韧性 。全球制造业以一种惊人的方式应对疫情 。最好的例子就是新冠疫苗,其研发、生产、分发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的 。
持续创新与保持韧性:中国制造的全球突围

文章插图
疫情让我们检视是否在做正确的事
Mike GREGORY爵士认为,疫情为我们打开了视野 。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让人们看看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看看整体系统是否失灵了 。然后我们可以开始新的探索 。
上世纪80年代,因为国家之间的壁垒很高,“制造的流动”才刚刚开始 。我们观察如何把英国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出来,编撰相关的标准流程和工艺 。为此我们还写了一本小册子告诉企业家们如何搬工厂 。
90年代,日本在全球建工厂取得了成功 。战略外包概念的兴起,为生产服务的企业开始成长起来,比如元器件的各类代工厂 。“把图纸给我们,我们就能给代工”,从简单的元器件到复杂的组装,再到整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逐渐失去了生产能力 。
与此同时物流企业开始崛起,他们把在全球各地生产的不同元件,按顺序通过物流系统组装起来,确保最终交到顾客手中 。
2000年以后,国际制造变得日益复杂了,供应链变得更受关注 。因为很多大公司都实施外包,所以需要全面统筹,比如元器件的分销和管理 。大公司非常依赖于供应链,因而对依赖单一的供应链感到担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会彻底打乱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