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五 )


我始终说:回不去的过去,不如随它而去;抱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面对才是根本 。
妥协与接受两者的本质是「阻力的平衡」,前者是被迫无奈认为不得不做,但行动时心中就会拥有「怨气」所在,持续不久始终还会放弃;后者是转化内心,以更乐观的形式积极应对 。
譬如:当面对与人意见不同时,有适应能力的人会考虑多种办法来应对冲突;如可不可以利用利益交换,行不通换成双方妥协等 。
那相反的人则会被情绪控制,一发生冲突就暴跳如雷,甚至用曾经的那套思维来应对问题,在和不同的人有分歧时一律讨好等 。
在接受过程中,我常用调整自我方法论有三个步骤:
1)慢下来
2)强沟通
3)找解构
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阻力无非这三种,要么自己太着急,要么没有沟通到位,再或者没有找到问题拆解的步骤;把此步骤进行刻意练习,你便可从旧环境模式中走出去,进而形成新的状态 。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文章插图

其次:给予付出,舍满取半
有句话叫做:越付出越快乐,越旁观越冷漠,为什么?原因在于付出能够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旁观的人感觉事不关己就越冷漠 。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付出都一定有回报」,我们不应该要求自己的每次付出都带有目的性 。
生产型性格的人会把「囤积取向」变成主动付出,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两点:1)深入了解,2)舍满取半 。
要尝试在社交中了解对方真实状态,而不是只浅显的停留在「零和游戏」中;通过一两次社交认为此人交往价值不大就慢慢放弃 。
一方面,人是相互帮衬的,试着告诉自己,即便他人不如我,也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舍不是被人夺走或牺牲,而只是通过付出体现出自身力量,产生充裕和活力 。
另一方面而言,让对方感受到自身生命力,你会欣喜万分,他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付出 。
此外还有重要一点,当你与人分享时,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获得了什么上」,而不是「我损失了什么上」,把付出当成长期投资,而不是一种他人的索取 。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文章插图

然后:打开自我,积极探索
如开始所述,我们都在灰度空间中做决策,确定性与不确定的根本是概率**件,这也是普通人和大佬的根本区别,前者在追求安全感,后者在拥抱不确定性 。
我们要放弃太重的行动就要有结果的思维;培养一种我为达到目标需要付出什么来攻克它的方法,我把它称之为「探索模式」 。
探索意味自由地敞开去追求,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当自身发现美好之后,不是去拥有它,而是去欣赏它,只有这样才能无穷无尽的动力去追求,其对应的指令有5个步骤:
1)打开自己,2)主动接受;3)调整方向,4)正向反馈,5)提升概率,说到这里,什么是确定的呢?变化 。
我们的很多痛苦和无谓的担忧,不是来自问题和困难本身,而是来自不切实际的假想和预设,来自对规律的对抗 。
当我想通“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法则,并且接受这一点之后,你也不再害怕了 。
这四者汇总,我把它称之为情感成熟度管理,希望我们都能依靠自身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当个人心智成熟,那技能的提升也随之未来 。
总结一下:
你不要把所有寄托都放在他人身上,也一定不要想着取悦他人,甚至委曲求全的斟酌别人想法与意图,这一切并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