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二 )


“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 。”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袭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
夏至这天,在阳江的一些镇上的农贸市场,往日的猪肉摊档,大部分挂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摊档猪肉狗肉一起卖 。当地市场管理人员称,平日里这个农贸市场能销售四十头以上的猪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为主要肉食的猪肉上摊只有十多头,上午还没看到牛肉上摊,原因是当地群众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传成习 。“挂猪头,卖狗肉”,成为夏至广东阳江地区肉菜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阳江人对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 。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 。当地群众说,平日里生意再不好的狗肉店,夏至天也能赚个满堂红,狗肉的价格也跟着大幅上涨 。
夏至习俗3: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 。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 。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 。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 。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 。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 。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
夏至习俗4:忌讳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 。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
夏至习俗5:忌有雷雨
在民间,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 。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 。所以,在旧时,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
夏至三候
【夏至节气的由来及民间习俗】夏至分三候 。“初候鹿角解”,这时间鹿角上的粗糙表皮蜕去了 。“二候蜩始鸣”,蜩又叫做蝉,俗称知了 。这个阶段,蝉躲在树荫里在“知知”的鸣叫了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中草药,这时期开始出苗了,因此时夏季刚好过了一半,因而叫半夏 。另一种叫夏至草,亦称灯笼裸的中草药此时却可以采株入药了 。而夏枯草现在长势正旺,要等到二十多天后才可以采用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