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发黑,剩下没有几个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 。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 。
”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她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 。
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环上来 。这才意识到,她全身骨头都在受癌症的侵蚀,碰一下就有武侠小说中的“蚀骨”之痛 。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 。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开玩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大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露出牙床的笑容 。棉袄是姨妈做的 。姨妈印象里她还是生孩子前后撑至170斤的胖姑娘,没想到她穿上时已瘦到80斤,那红棉袄便显得格外肥大 。如果是稍微正式点的场合,她就换上一身运动装,仍是一身红,红衣红袜红鞋 。
是的,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进发出的远远超越健康人的生命力,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
从鬼门关刚刚闯过一轮,201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标题霸气——“活着就是王道” 。
3个月左右,访问量就增至153万 。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正如于娟所说,此前,她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称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去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 。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风生水起刚刚开始,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 。
不得不说,人生的剧情实在无法预料 。
2009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腰痛难忍 。
12月,经过CT引导病灶穿刺,被确诊为乳腺癌四期骨转移 。CT报告让人不忍卒读,整幅骨架图都是黑的,旁边说明列着各类骨头名字,肩胛骨、脊椎、肋骨、耻骨都标明高发病灶 。
“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 。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地里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 。这场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
她的人生目标从未如此简单而明确——活着,专心挣扎努力活着 。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坚强 。
200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她被救护车抬进上海瑞金医院急救室,病理室的金晓龙主任看到她那浑身黑漆漆的CT,听说还没有用任何止痛药物,一字一句地对她丈夫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疼都能疼死的 。”急救室三天两夜,除了疼痛,她还在经历第一轮心理考验:“急救室应该就是地狱的隔壁”——“我身边的病人,夜里两点送进来躺在距我不足两尺的地方,5点多我就被他家属的哭声吵醒,白单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