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的礼是 古代六艺的礼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教育一直是我国历史的一大主题,但在先秦时期,教育是贵族的特权,也只有贵族才有财力物力精力才能接受教育,毕竟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平民主要的日产作息就是发展生产力 。先秦时平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在贵族的采邑(贵族的土地)劳作,但这期间由于时间的需要并不能下班回家,你需要在田地附近所搭建的芦(简易棚)休息,只有在完成秋收之后才能回家过冬,享受难得的团圆时光,年终的时候大伙儿要去拜年,当然那会儿是与田地的主人一起去祭祀先祖,在祭祀完毕后大家一起祝福地主(一般是与长寿有关),地主在获得祝福后赏赐大家"春酒",这可以看作是当时老板年终聚会时对员工的犒劳 。由此可见,当时老百姓一年真正回家的时间并不多,就算是在田地的芦中休息,一不小心来个恶劣天气你又得起床折腾,所以相对来说996真的是"福报",先秦老百姓连休息时间都基本被挤占没有,更何谈教育,就算地主老儿开恩放你假,你也没有钱财购买学习用品(例如青铜制的礼器在当时难以生产),所以在当时真正能受到正规教育的只有贵族 。

古代六艺的礼是 古代六艺的礼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先秦耕作的农民
关于我国最早的教育的开始时间有可能夏商时期就有,但真正将教育正规化和系统化的是从周朝开始,为了社会的稳定,周朝需要一套符合国情的教育体系,在那个时候贵族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这些技能涵盖了文化、军事等内容,有一些内容与现在的教育内容有相似之处 。那么我们看看这六艺具体是什么,和今天我们所拥有的的技能有哪些重合的地方 。
古代六艺的礼是 古代六艺的礼是什么

文章插图
周朝服饰
(一)礼
礼者 , 不学“礼”无以立,周朝的礼主要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 。其中吉礼指的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虽然在现如今倡导唯物主义的中国已经失去了这些繁文缛节,但"吉礼"反应的是古代人类对自然和先祖的崇敬之情,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对先祖的崇敬,要不然为何一句问候祖宗的国骂就足以引起纠纷,同时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中无不体现我国传统社会对先人的尊敬,而关于对自然的崇敬,无论是我国唯物主义者还是有神论者皆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例如在农村或小镇中的"土地神"或者庙宇都是民间对自然或者神灵敬仰的一种表达,而国家层面上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另一种尊敬自然的表达方式,所以只要你是一个尊敬自然、崇敬先祖的中国人,你就符合"吉礼";凶礼指的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先秦时的凶礼涵盖对生命结束、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方面对应的礼节,相对来说,在现代社会里所能对应的主要是和生命有关的丧礼,有人逝世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感到悲伤,然后进行合理的葬礼,现代社会虽然对丧礼并没有古代的严格限制,但是基本的礼仪还是存在的,现在出现的一些"坟头蹦迪"、请辣舞等雷人葬礼其实是有背传统丧礼的,其实只要你有一颗对逝者敬仰的心你就学得了所谓"凶礼";"宾礼"则接待宾客之礼,例如三叩九拜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古代阶级社会的接触方式,清朝灭亡以后我们的打招呼方式有所改变,民国时期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老百姓,一般的见面礼为作揖或者握手相结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到了现在我国一般的接触方式就是握手,至于作揖则一般是在春节的时候才见得,特别是孩子要红包的时候见得最多,但接人待物的方式怎么变,都体现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现代你只要待人友好、待之以礼就是合格的"宾礼";"嘉礼"指的是节庆和与亲近的人交流时的方式,现如今,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皆有所保存,相对于过去的繁文缛节,现在打工者其实更看重那宝贵的假期,但生活总归要有仪式的,只要你在春节的时候吃上一次团圆饭,又或者你在端午节吃上一个粽子,就算是一种"嘉礼",当然生活除了要有仪式更要有亲情,过去讲究孝悌、忠孝等,现在社会主义美德在家庭层面上强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但无论怎么变,都是我国传统社会对家庭和谐关系的追求,只要你是一个生活有仪式感且热爱家庭的人就符合"嘉礼";"军礼"指的是军事方面的礼仪,在先秦的战争中需要经过召集、宣示、祭祀等礼仪,历史上著名的"仁义"宋襄公被"不讲武德"的楚军击败就是不符合军礼的,当今的国际社会的主题是为和平与发展,战争并不多,所以"军礼"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和平发展战略",而作为公民的我们或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挑事、不怕事",也就是不要挑起矛盾,而遇到挑衅要敢于回应,例如在校园霸凌中敢于反击,只要你是个和平且勇敢的公民,就算是一个有"军礼"的人,不讲"军礼"的人要"耗子尾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