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狠话” 不必把话放在心上

萱萱和妈妈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区玩仰卧起坐器 , 这时候过来一个小朋友在紧挨着的另一个仰卧起坐器上玩 , 在这个小朋友离开后 , 萱萱就马上到这个器材上想和妈妈一人一个玩 , 结果 , 萱萱的屁股还没坐稳 , 那个小朋友就飞快地跑过来 , 举起小拳头就要打萱萱 , 萱萱也要踢他 , 见此情景 , 萱萱妈赶紧把萱萱拉开了 , 把她抱到自己这边的器材上来 。结果萱萱也不玩了 , 小嘴一撇:“我要回家!”

孩子说“狠话” 不必把话放在心上

文章插图
萱萱爸正在和朋友聊天 , 很奇怪她们为什么回来得这么快 , 萱萱妈就把刚才的情景讲了 , 并且为那个小朋友解释了一下:“那小朋友以为你要抢他的地方 , 所以着急了 。”
“我要穿裙子!”萱萱突然叫道 。
“一会儿就睡觉了 , 还穿啥裙子呀 , 直接穿睡衣吧?”妈妈感觉她有点没事找事 。
“我就要穿裙子!不给我穿 , 我打你 , 我打死你!”萱萱一边说还一边过来打妈妈 。
当时家里还有客人 , 这让萱萱妈感到很尴尬 , 不知道孩子怎么变得这么没有礼貌 , 而且家里人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她呀!这孩子的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孩子说“狠话” 不必把话放在心上】 萱萱为什么冒出对妈妈不敬的“狠话”呢?追其原因 , 是萱萱在和小朋友争夺健身器材时积压了怨气和委屈 , 没有及时地发泄掉 , 回家后 , 妈妈当众人的面把自己受委屈的事情又说了一遍 , 并且还站在对方小朋友的角度说话 , 这让萱萱将对那个小朋友的愤怒转向了妈妈 , 把妈妈当成了出气筒 。
其实 , 萱萱这样的表现是3~6岁孩子的常见现象 , 说“狠话”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之路 。
3~6岁孩子的孩子正处于积极的探索期 , 有时候会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约束过多 , 或者在幼儿园遇到令他们失望、愤怒、焦虑和抑郁的事情 , 而说“狠话”则是一种直接而痛快的发泄 , 一般情况下 , 说“狠话”的结果都能让孩子看到对方强烈的情绪反应 , 这样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 。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这样的话的 , 一定是在身边的环境中学习来的 。家长之间闹着玩时不经意的几句玩笑 , 家长教训孩子时候不小心冒出的狠话 , 或者哪个小朋友生气时候发泄的语言 , 幼儿园老师在孩子不听话时候也有可能用狠话来吓唬他们 , 这些都会印在孩子的头脑里 。
有的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 , 把孩子当作“宠物”或者“物品” , 而不是“人” , 不高兴的时候就随意说:“滚一边去!”有时候面对哭闹的孩子会大声吼道:“再哭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在这样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 , 孩子难免会学过来 , 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拿出这样的“语言武器”来反击别人 。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处于模仿学习期 , 因此 , 要防止孩子说“狠话” ,  营造一个文明的语言环境是根本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