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可以借用旁人教育效果更好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借用旁人效果会更好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太吵,所以不好意思带到别人家去 。
事实上,把孩子带到亲戚和朋友家时,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母亲不必担心 。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旁人一句话比父母的一百句话还有效 。比如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自己直接责骂,倒不如利用他人也是一种方法 。你可以试探性地问那一家的主人:“在你家,允许这样胡闹的事吗?”当然,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允许”;但是要知道,孩子不会喜欢当时对方的态度 。然后告诉他:“在这个房子里,是不可以吵吵闹闹的!”借着那个家庭的规则教养孩子,可以轻易地教孩子要懂礼貌 。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对其他人,比对自己的亲人,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性 。即使同样是由母亲的口传达,但一旦发现是他人的意思,孩子也会规规矩矩地听话 。带孩子到别人家时,可以说是教导孩子礼仪和改正他的坏毛病的绝佳机会 。
当然,教养孩子的主体是父母不是他人,如果过多地依赖他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当孩子百叫不听的时候,及时地通过摆脱亲子间的过分熟悉,利用他人的介入来教育孩子,有时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计策 。不过,伴随这种方法的借用,其直接条件是在他人面前暴露孩子的缺点,其后果是使孩子觉得丢尽面子 。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
讲究语言艺术
现在,不少父母都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是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反过来想一想,自己对孩子说的话“中听”吗?是不是自己说的话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使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好意呢?其实,这样的情况的确并不少见 。
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对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的儿童来说,更要讲究教育方式,特别是说话的艺术 。
孩子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难免做出让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这时应该怎样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让他纠正自己的行为呢?在美国的小学里,教育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的画没有画好,父母不能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怎么这么笨 。”而要说:“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得更好些 。”而当孩子做错了事时,最好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对,你怎么又做错了?”而是应该委婉地告诉孩子:“你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永远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这是教育专家的忠告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始终能够用正面的、积极的思考方法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以正面和积极的方式对待他人,思考人生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的、消极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
切勿厉声喝阻
有的父母在孩子正在做父母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时,想马上让孩子停下来,厉声喝阻 。提高声调,在声音及情绪上都是一种暴力,让孩子产生畏惧,伤害自尊 。孩子如果缺乏自尊,学习更加困难,行为混乱,不会快乐 。如果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表现肯定不佳 。
厉声喝阻也会使孩子相对提高声音,以回应你的讯息 。父母以吓阻的方式,命令孩子安静,孩子从父母行为中得到的讯息和言语形成强烈对比 。显然,父母觉得大声说话比低声有效 。但是这样的教导和原意相去甚远 。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情绪 。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有时候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尤其是当有时正好时间比较紧,而孩子做事情又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的时候,更是如此 。比如说父母两个人都是上班族,早上起来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里面又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做,心里肯定很急,恨不得孩子快点吃完早餐以保证准时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