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同样是乖,乖法却各不相同


最近有华裔学者评论道:华人的孩子一般都特别乖,特别听话;而美国孩子相对比较大胆 。表面看来似乎也有道理 。美籍华人学生和中国学生相比,前者显得更阳光,更大胆,更自信;而后者往往比较沉默 。和美国学生相比,差别就更加显著了 。
一般人猜测中国人“乖”是从小教育的结果:在家里,父母都很强调孩子的顺从,久而久之,“乖”就成为中国人品性的一种了 。
中国学生未必“乖”
但如果以“顺服”定义“乖”的话,中国人又很难说真的很“乖” 。美国有很多的规矩条文,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并不十分自觉遵守 。比如,学校公用的复印机,说明只可以复印和工作有关的文档,而有些中国学生却用来复印个人文档 。
【比较:同样是乖,乖法却各不相同】其他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工作时间不查阅个人电子邮件、不打私人电话等,中国人遵守得也不及当地人严格 。校园以外的社会,华人社区也多少以精明和不严格守法而知名——比如中餐馆偷税漏税、唐人街雇佣非法移民等都是公开的秘密 。
“乖”的不同标准
如此说来,中国式教育出来的人,是乖还是不乖呢?
也许关键在于乖的定义和标准不同 。华人更加侧重人际关系,而在传统上法制观念淡些,所以华人教育出的“乖”,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得罪人,尤其是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而美式教育出的“乖”,则侧重于服从法律、尊重主流社会价值观 。传统的中国孩子往往从众心理强,担心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美国孩子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但在核心价值观上仍然认同主流 。
中国的“乖”回避矛盾
由于各自环境不同,很难说这两种“乖孩子”孰优孰劣,但自幼被教育回避人际关系冲突的孩子,成年后由于不知道如何以礼貌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从而不利于与人协作 。而我在美国长大的表妹,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教材里就有这样的一课:我到学校来,同学看到我的笔好看,问可以送给他吗?我不好意思拒绝就送给同学了,自己回家很不高兴 。
老师教导说,如果你不高兴送人,就直接告诉对方,这样好看的笔你也喜欢,所以很抱歉不能送 。
中美都把校园称为“象牙塔”,但比较而言,中式教育更侧重于理想状态,即“现实应该是怎样的”;而美式教育比较现实主义,更多告诉学生“现实是怎样的” 。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式的“乖”,有时也许就有回避矛盾之嫌了 。


老外看中国——养育孩子怪现象多
德国少近视:
一分预防胜十分治疗




验光师需经过8年培训
德国联邦政府下属的“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一个专门指导和管理青少年视力的独立组织,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德国联邦卫生局等机构共同创建 。该协会还经常向外界介绍德国青少年的近视情况 。
根据他们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德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小学生8.8%,中学生15.6%,大学生20.4%,这已经比10年前下降了10% 。协会为保护青少年视力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在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防治近视眼的机构,使防治近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青少年视力档案,发现视力降低者,及时进行检查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