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起底A股股权激励:有人变亿万富翁 有人血亏 到底咋回事?

_原题为:深度起底A股股权激励:有人变亿万富翁,有人血亏,到底咋回事?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限售股解禁,连日来,A股市场掀起了一场场“造富”盛宴 。股权激励频繁“造富”的背后是,A股股权激励正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 。
伴随着新一轮限售股解禁,连日来,A股市场掀起了一场场“造富”盛宴 。
4月27日,长城汽车2399.87万股限制性股票解禁,276名骨干员工浮盈近7倍(按A股股价测算),其中副总经理胡树杰可解除限售100万股,浮盈更是超过3000万元 。
早些时候,五粮液、山西汾酒等酒企的员工持股计划也纷纷宣布解禁,其中五粮液约2400名员工收到超级“大红包”,三年股价上涨11倍,23名核心经销商更是由此集体成为亿万富翁 。
山西汾酒393名员工也人均浮盈达495万元,高层人均浮盈甚至超1800万元 。
股权激励频繁“造富”的背后是,A股股权激励正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 。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情况统计与分析报告》称,2020年,A股440家上市公司发布448个股权激励计划,同比增长32.94%,创历史新高 。多期股权激励数量达到208个,同比增长30.82%,逐渐形成常态化趋势 。
正向来看,股权激励能促进管理层、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一致性,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
然而,在一些案例中,行权价格、考核目标暗藏玄机,将原本属于企业股东和经营管理人员利益互锁的机制演变成为企业向管理人员利益输送的链条 。
料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截至4月29日,就已有356家A股上市抛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较去年同期的123家增长了两倍有余 。
“2021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再创新高应该没有太大疑问 。”荣正咨询高级合伙人桂阳对采访人员表示 。
行业方面,今年数据显示,科技行业是股权激励的高发行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位列三甲 。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并列第四 。
除了股权激励这一工具日益获得认可,制度的突破也为股权激励降低了门槛 。注册制改革以来,科创板、创业板股权激励制度均有所优化,加快了相关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脚步 。
例如,修订后的规则将股权激励上限从10%提升至20%,允许持股5%以上股东成为激励对象,允许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低于市场参考价的50%,简化激励实施流程等,大大增加了股权激励的灵活度 。
科创板贡献了不少增量 。
2020年末显示,科创板开板一年多时间以来,科创板股权激励广度达到31.16% 。而同期沪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权激励计划占新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7.89%、5.71%、11.36%,
创业板一家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公司人士便对采访人员直言,修订后公司可以使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这个新工具,并指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允许在满足获益条件后登记,极大地缓解了激励对象的出资压力及资金占用时间,而定价与传统的限制性股票一致,与期权激励相比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在实施激励时,上市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激励对象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给予企业更加灵活的选择空间,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的激励方案,更好地起到激励效果 。”
创新激励工具股票增值权也首度破冰 。股票增值权不涉及到实际股份,是以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为虚拟标的股票,在满足业绩考核标准的前提下,由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行权价格与兑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该差额即为激励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