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起底A股股权激励:有人变亿万富翁 有人血亏 到底咋回事?( 三 )


同时,授予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行权会分散公司股权,影响到现有股东的权益,故一方面还要考量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考量公司股东的利益和接纳度 。
除了方案内部各种关系的平衡,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股权激励带来的税费问题也成为诸多上市公司及被激励对象必须考虑的方面 。
“企业想发放一份总额1000万元的股份激励,如果设置2年锁定期、后续3年分批次解锁,那么前面2年无股份解锁的年份计入的会计费用共580多万元要等到第3年、第4年、第5年才随着股份解锁可用于抵扣应纳税额 。如果设置更长的锁定期,这个不匹配问题就更突出,企业在设置锁定期时都会权衡 。”一位从事股权激励服务多年的机构人士说 。
税负问题在股权激励被终止的时候更加突出 。按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终止股权激励时需按可加速行权一次性确认激励方案涉及的剩余费用,但因激励对象并未获得股份,不符合真实发生的纳税原则要求,对应费用就不能用于税前抵扣 。
实践中,对于终止股权激励需一次性确认激励方案涉及的剩余费用这种“惩罚性”的会计处理要求,始终难以取得市场人士的认同 。
早前,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建军就曾多次呼吁减轻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的税费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
王建军指出,从股权激励费用抵扣企业所得税的角度看,目前还存在两个“不匹配”:
一是会计上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与税收上可税前扣除的期间不匹配;
二是终止股权激励需加速一次性确认费用且不可税前扣除,与经济行为实质不匹配 。
不过,在陈旭浩看来,企业决策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更多的是从企业管理目的进行考虑,其次才会来考虑具体实操性问题,所以大多数企业会关注并重视“股权激励费用”,但大多数企业不会因“股权激励费用”这一因素而影响企业积极性 。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相较于直接用‘现金流’进行激励,企业用‘股权激励费用’对员工实施激励可以节省更多的现金流,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放大激励效果,从而有助于企业日常经营及长远发展 。我们建议企业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视角出发,科学设计股权激励方案,合理‘筹划股权激励费用’,但不要试图‘规避股权激励费用’ 。夯实内功谋发展,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最有力武器 。”陈旭浩说道 。
或藏“利益输送”暗道
工具皆有AB面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案井喷的背后,还有另一重动机,即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作用 。一旦与市值管理挂钩,一些方案就难逃“利益输送”的嫌疑 。
“一季度以来,不少公司股价表现低迷,这也是今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井喷的一大因素 。”桂阳对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筹划股权激励的确有市值方面的考虑 。”某上市公司董办工作人员对采访人员直言 。其所在的公司正在筹划股权激励,除了激励核心团队外,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股权激励在短期内提升股价,缓解前期股价“跌跌不休”的态势 。
“相较于找资金护盘的高昂成本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股权激励是一个相对较优的方式 。”前述人士表示 。
桂阳表示,股价激励考核目标直接与未来业绩情况挂钩 。
这种对于未来业绩的预判实际上给市场释放了一个强烈的正向信号,对拉升股价有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授予价格与市价挂钩,股价低迷时,激励对象获得股份初始成本低,未来空间也就更大 。”桂阳表示 。
A股历史数据显示,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后,股价均有正向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