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起底A股股权激励:有人变亿万富翁 有人血亏 到底咋回事?( 二 )


首吃螃蟹的是科创板企业微芯生物,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30万份股票增值权,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07%,股票增值权行权价格为25元/股,截至4月28日收盘,微芯生物股价为35.88元/股 。
造富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前年下半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下,通过股权激励,多个公司尤其是前期机构抱团个股股价一路上涨,这些公司的股权激励不断涌现“造富”神话 。
采访人员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至4月28日)已有170家企业股权激励限售股解禁 。解禁部分市值最高的牧原股份,在今年2月迎来了相关股份解禁,涉及股份3598.40万股 。
2019年,牧原股份抛出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每股48.03元 。
根据公告显示,如果以解禁日(2月9日)117.50元/股收盘价计算,剔除两千万分红,员工仍浮盈逾3倍 。
对于A股频繁出现的股权激励造富现象,荣正咨询合伙人陈旭浩对21金融圈采访人员指出,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 。
一是中国经济环境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优秀经济体的代表,企业业绩及估值是在顺势提升的;
二是2017年至今股权激励广度和深度在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激励对象从中享受到公司价值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
三是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不可少的手段,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本价值的良性体现 。陈旭浩说道 。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赞同这一观点 。
他认为,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行业股权激励造富是高端白酒业绩爆发、投资价值获投资机构认可以及高端白酒行业特点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白酒行业对人才和经销商团队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加上白酒行业利润普遍丰厚,能够承担股权激励计划的成本 。”朱丹蓬表示 。
如此大的造富力度恐怕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一大例证即是,五粮液推行股权激励时,彼时公司股价低迷,2万多的员工中最终只有约2400人参加参加了方案 。
不过,也并非所有股权激励对象都有牧原股份和五粮液的好运气 。
21金融圈采访人员注意到,市场也存在股价倒挂,员工“血亏”的情况 。
早前,一名上市公司技术骨干就对21金融圈采访人员“诉苦”:
【深度起底A股股权激励:有人变亿万富翁 有人血亏 到底咋回事?】“我2018年初获得了80万股限制性股票,在2019年初有20万股解禁,解禁时因市价低于获得成本,当时卖肯定亏钱,只好自己留着 。不仅没卖出去,还要在2019年初缴纳一笔高额税金,压力不可谓不大 。”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形成正向激励,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形成负向激励,也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和激励对象更大的损失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
行走的“平衡术”
作为复杂的利益平衡体,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颇为考验制定者的能力 。
前述华南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股权激励方案在实施中至少需要平衡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一是公司需支付的成本与通过股权激励可以实现的收益;
二是激励指标的选取、可实现性与激励对象的积极性;
三是激励对象的选取;四是激励股份数量、来源与对老股东股权稀释的冲突 。
“任何一个利益关系处理不好都将影响整体的激励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反激励作用 。比如公司的业绩指标可实现性过低,将影响激励对象参与的积极性,但可实现性过高又会变相成为‘福利’性质,损害公司利益 。”该投行人士说道 。
此外,在其看来,激励对象的选取也是一项难以平衡的工作,若范围界定不当可能使激励效果打折,甚至造成人才流失的局面,也可能导致公司的成本收益不配比,做成“亏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