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宝宝要如何调理?秋季最全宝宝护理手册

秋天虽然天气凉爽下来了,但因为秋天干燥,容易上火,而且昼夜温差增大,容易着凉,加上秋天正是孩子新入园的头一两个月,容易生病,所以秋天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过 。没关系,用点心,这个秋天并不难过 。
新托入园,应该收敛神气
孩子9月新入园,一两个月内是适应期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小朋友们,有的孩子很兴奋,更多的孩子则是烦躁、焦虑、无助,甚至哭闹,情绪不稳定、不愉快,食量下降,睡觉不踏实,有时在梦中还会抽搐、哭泣 。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唇舌红艳,大便干硬,小便色黄,有的孩子还反复感冒、发烧 。
按照中医理论,夏季阳气旺盛,神气飞扬,秋季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天气由热转凉,天地之气的升降交替,容易造成肺气肃降与肝气升发的不适应,出现焦虑、急躁等情绪的变化 。孩子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善,不会照顾自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不同,所以这时候更需要家长的悉心关照 。
除了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白开水,从幼儿园回家后多陪伴他,帮他调整情绪外,还可以准备些菊花水、茅根水或灯芯草水给孩子喝,帮助他清内热、安神志 。
自制清热安神饮
取白菊花5朵,或者白根15根,或者灯芯草0.5,用沸水一大杯冲泡,放后适当加入冰糖或果汁调,让孩子随意饮用 。

秋季宝宝要如何调理?秋季最全宝宝护理手册

文章插图
贪图秋凉,小心感冒生病
“春捂秋冻”是大家熟知的保健要诀,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其实,春捂秋冻都是在季节变换、气温不稳定的时候,给予身体保护和适当的刺激,以提高对冷热的耐受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生病 。
入秋后,天气渐凉,寒热变化明显,有时感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对身体稚嫩的孩子来说,秋冻不是简单的“遇冷也不添加衣服”,而是及时、适当增减衣服,以凉爽而不寒冷为宜,不要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如果在秋季气温变化柔和时缺少了这样的适应性训练,那么,到了严酷的冬季就很难调节平衡,容易使孩子反复伤风感冒 。
秋凉的特点是早晚凉、中午热,昼夜温差较大,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头脑可凉些,肚脐、足下要暖和,还有“白露身不露”的告诫 。身体壮实的孩子对冷热的耐受力较强,稍贪凉些正可清解内热,可放松些看护 。身体娇嫩的孩子多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宿疾,稍有不慎,触犯贼风,容易伤风感冒,引发咳喘、腹泻等旧病,所以要细心看护,不能懈怠 。
早睡早起,调养起居心情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转向收敛,秋分时昼夜平均,阴阳相半,孩子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些安睡,收敛神气,顺应秋气之收,保养内守的阴气;鸡鸣即起,舒展肺气,活动锻炼,防止收敛过度,保持阴阳平衡 。有些孩子到秋季还没精打采的,透出一种慵慵懒懒的秋乏感觉,这可能是机体在补偿夏季炎暑的过度消耗,让孩子美美地睡几个长觉,他就会打起精神来了 。
登高赏菊、身佩茱萸是大家熟知的秋天活动,缓步于青翠的山间林地,呼吸清新的空气,舒展肢体和放松心情,对大人、孩子都有益处 。古代还有一个跟秋天有关的活动,就是在农历8月的清晨,用干净柔软的绢囊,采集百草或柘树枝叶上的露水,做成五明囊,用来擦拭、清洗双眼,让眼睛更加明亮 。我们不必像古人这样做五明囊明目,在孩子们用眼过多时,做做眼保健操,望望远,去户外放松一下,也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