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一觉到天亮

与很多事物一样 , 对育儿理念和方式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 , 有新的发现 , 得出新的结论 。许多原来盛行的理念和手段 , 现在已经过时了落伍了 。我们在采纳的时候 , 需要鉴别 , 需要不断地更新 。
一篇文章《让宝宝一觉到天亮》 , 综合了很多国内外僵化落后的观念和手法 , 给读者带来不准确的信息 。其中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必须要宝宝一觉睡到天亮;阻止母亲用爱抚手段辅助宝宝入睡 , 强迫宝宝自己入睡;机械地训练宝宝 , 让他哭5分钟、10分钟、15分钟…直到不哭了;把宝宝留在一间屋子里单独睡眠;从4个月开始停止夜间哺乳 。
妈妈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 , 不管不顾孩子的需求 , 不给孩子应有的爱抚 , 甚至不给孩子吃奶 , 把孩子推到一边儿去 , 让他自己睡觉 。这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的理念和做法 。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 很多中外父母都受到过一个错误观念的引导和影响 , 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 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 。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 这是一件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 , 大人不会 , 婴儿更不会 。每个人都是在入睡、熟睡(深度睡眠)、浅睡(REM睡眠)之间循环往复 , 总要醒几次 。只是成年人能够自主入睡、能够自我调整再次入睡 , 婴儿却不能够 , 他们需要父母的辅助 。
家长应该了解婴儿睡眠的一些科学事实:首先 , 婴儿的睡眠迥异于成年人的睡眠 。成年人入睡快 , 能够马上进入深睡状态;婴儿则入睡慢 , 需要在父母的辅助下 , 经由20分钟左右的浅睡状态而后进入熟睡阶段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看似睡着了 , 但是一放下来就会苏醒大哭 。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 , 还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抚、拍哄、轻摇等等 。
其次 , 婴儿的睡眠周期也较成年人短 , 熟睡程度亦较成年人轻 , 醒来后 , 还是需要父母的辅助才能重返梦乡 。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本能 , 便于一旦发生意外或感到不适 , 能够马上醒来向父母发出信号 。另外 , 轻度睡眠也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 。
睡眠不是家长能够强加于宝宝身上的一种状态 。把孩子放下来让他自己入睡 , 是不现实的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睡了9个月 , 并非出生后就可以马上脱离母体单独行动 , 而是同样需要母亲的怀抱 , 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体味、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 , 藉此获得安全感 。有些小宝宝在出生后头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 都更乐意在父母怀抱里睡觉 , 这不是什么必须更改的坏毛病 , 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
比较合适的态度是创造一个适宜睡眠的环境 , 将睡眠逐渐导入宝宝 。最重要的是 , 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 不仅仅是让宝宝安睡 , 更是要宝宝将睡眠看作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 快乐地入睡 , 安心地睡着 。
其实 , 医学上对婴儿睡整夜觉的定义是连续睡眠5个小时 , 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8个小时以上 。
掌握了科学知识 , 你会立刻发现 , 强行训练宝宝单独入睡 , 是多么不理智、不人道、也无法实现的愚蠢举措 。得不到父母的安抚 , 宝宝无法入睡 , 大哭不已;父母不理睬宝宝渴求爱抚的信号 , 让宝宝在那里哭啊哭 , 且不说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如此忍心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