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四 )


最后他得出讨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

12
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
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生产了责任心 。
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 。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 。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 。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笔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 。
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在后面监督 。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 。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行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 。
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 。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 。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 。如果孩子在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地任自如的感觉 。
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 。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 。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 。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意志来学习的 。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居心叵测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成了习惯 。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飞行决定了他的成就 。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 。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象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使用 。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社会上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