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三 )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不仅你会失望,孩子也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 。
另外,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加重负担,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什么都由着他 。其实,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判断的能力还不够,再加上这个社会错综复杂,因此,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 。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 。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 。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 。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 。
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 。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 。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臬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上进心 。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 。
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 。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 。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 。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 。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 。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 。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树立过程 。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
假若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程序 。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子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解释为什么没做上这题,我为什么不行 。而有自信心时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焦点会集中在解题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可以把问题做出来 。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和心理程序 。
诚然,自信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 。
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运转,去找条件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如果没自信的孩子,看到题能上能下上会停留学生题的表面,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有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