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听力筛查”通不过该怎么办?

目前在我国,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会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 。
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 。
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说明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容易造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 。
育儿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在剖宫产的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 。随着羊水和胎性残积物的排除,宝宝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大部分都能顺利通过 。
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
因此当宝宝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时,父母不必过分担忧,而应该密切观察宝宝平时对各种声音的反应,最重要的是要按时到医院复筛,绝大多数宝宝最终是听力正常的 。
【婴儿“听力筛查”通不过该怎么办?】即使检查存在听力障碍,通过早期治疗和干预,也将使宝宝最终融入主流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