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护理9大焦点新解

专家指出,对于许多新生宝宝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很多地区都会有一些传统习俗,年轻的父母和家中的长辈也常常会因此产生一些矛盾 。到底怎样的护理方法才更科学,对宝宝的健康更有利呢?
1、“马牙”要擦掉
小宝宝出生3~5天后,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 。很多传统习俗认为,“马牙”不干净,要用布擦掉才行 。
专家点评:擦“马牙”有害无益 。
婴儿出生后,口腔上腭中线两旁或牙龈边缘可见散在的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马牙”既不是病态,对宝宝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它往往会随着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 。因为正常的小儿口腔内平时就有细菌存在,一旦马牙被挑破或擦破,细菌便会乘机侵入,很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新生宝宝败血症 。
妈妈这样做:有的爸爸妈妈特别是一些老人认为刚出生的宝宝口腔内有羊水、血等脏的东西,因此,喜欢用纱布或手帕擦洗口腔,这样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 。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这时口腔内尚无牙齿 。如果确实需要清洗时,可以用棉签蘸水轻轻涂抹口腔黏膜,注意干万不要擦破 。
2、女宝宝更要挤“乳头”
很多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的乳汁样液体,民间认为这种情况需要帮宝宝把乳汁挤出来 。特别是女宝宝,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给后代喂奶就会比较困难 。
专家点评:没有科学根据,易引发乳腺发炎
新生宝宝出生3~5天后,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 。用手可扪及7毫米左右大小的结节,而且有少量淡黄色乳汁样物流出,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是女宝宝,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宝宝发育为成年女性时,还会影响到泌乳 。
妈妈这样做:新生宝宝乳房周围的皮肤和组织都是非常娇嫩的,因此千万不能挤压 。成年人用指甲挤掐宝宝的乳头,很容易造成乳头破裂 。而这种伤口很容易使宝宝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其他疾病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不挤乳头女宝宝成年后哺乳会出现困难,这大多是由乳头内陷造成的,属于先天发育不良,可以在青春期对乳头进行牵拉矫正治疗 。
3、“螳螂齿”影响美观要去掉
宝宝刚出生时,一些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两侧颊部常有稍隆起的丰厚而又坚实的脂肪垫,民间常称“螳螂齿”或“螳螂嘴” 。有些父母认为这两块隆起的东西会妨碍宝宝吃奶,因此常要求割治 。
专家点评:“螳螂齿”对新生宝宝有益无害 。
作为俗称“螳螂嘴”两坨隆起的“疙瘩肉”,医学上叫“吸奶垫”,此系发达的阻嚼肌,是适应婴儿吸奶的需要而存在的,因个体差异,有的宝宝更为明显,但也属于正常现象 。在宝宝吮吸奶水时,口腔黏膜下脂肪组织的隆起会使口腔内的负压增大,使乳汁易于流出,帮助宝宝有力地吮吸 。随着乳牙的萌出,这种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所以不需要处理 。
妈妈这样做:对于新生宝宝的“螳螂齿”,妈妈千万不能用针挑或用粗布擦拭 。因为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口腔黏膜极为柔嫩,比较干燥,易受破损,加之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伤的黏膜处侵入,发生感染 。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宝宝的生命,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