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什么意思是什么 出柜是什么意思呀


出柜什么意思是什么 出柜是什么意思呀

文章插图
前天,大学关系最好的室友约我见面,说她从现在工作的银行辞职了 。当初,她可是校招千里挑一的应届生,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
我问,铁饭碗怎么说辞就辞了?她笑而不答,晃了晃酒杯,一饮而尽 。
体面、稳定、地位、高薪…这几个词是银行在外界人眼里的投影 。刚进入社会,身边同学还惊慌于漂泊的不稳定、工资的朝不保夕,银行这份工作却能让人获得稀有的底气 。
底气发酵成幻想,让人认为自己有成为人中龙凤的可能,全然不知,也许在楚门的世界里,等待着的是截然不同的处境 。
“出柜”是新员工共同的梦想
“我做柜员六年,基本的操作早在试用期的头3个月就掌握了,剩下的五年零9个月,就是无尽的重复,感觉自己就像一台不生锈的机器 。”
每天一大早到行里接钞,送钞车来早来晚都要候着,8点前有晨会,8点半前到岗,中午时间轮流吃饭,毕竟柜台不能没人 。一个人也就30分钟的吃饭时间,午休少得可怜 。忙碌了一天看尽了客户眼色之后,终于到了结束营业的时刻 。别太开心,银行关门不代表可以下班 。点钱、打印流水、整理库存、核对业务票据,如果出错还要被监督部门扣钱而且通报批评 。
这就是绝大多数“桂圆”的日常 。
出柜什么意思是什么 出柜是什么意思呀

文章插图
“刚进银行那会,特别不适应这种节奏,感觉自己就像是困在防弹玻璃后的囚徒,工作机械重复,跟钱挂钩精神要时刻紧绷,每天下班到家基本9点了,脑壳炸裂般的疼痛,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某工作2年的桂圆
最苦的还不是当“桂圆”的疲惫,而是不知道这种疲惫会持续多久的绝望 。
银行的试用期基本上是3-12个月不等,走校园招聘进去的话也要6个月 。与其他企业的2-3个月的试用期相比,战线就很长了 。想成为正式员工不仅要有兢兢业业的态度,必备技能也要跟上,不然在高强度的内部培训考核中,也有被OUT的可能 。礼仪培训考试、反假币考试、数钱操作等,即使大学毕业后,也可以回味高考的感觉 。
就算不出意外,最终顺利成为了一枚正式的“桂圆”,但桂圆之路更加漫长,而且没有具体截止期限 。
出柜什么意思是什么 出柜是什么意思呀

文章插图
在银行圈里,有三个月就直接转到后台的“幸运儿”,也有50岁还在当柜员、专业娴熟的叔叔阿姨 。同样是柜员,在总行还是分行还是支行网点,也是相差甚远 。而让命运分割的不一定是能力,更多的是运气、资源、关系 。
对于桂圆的这段经历,有些乐观或碍于面子的人会说:可以磨练心智,锻炼能力,但大部分人都斩钉截铁地说:这段经历,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来说,并没卵用 。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人说:银行柜台是最荒废青春的地方,没有之一 。
我曾问过在银行工作的玉子姐,她一直都是各项内部比赛的第一,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答:为了不再做柜员 。
晋升的路径看得到,却碰不到
江湖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银行升迁得满足这三个条件: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
字面意思,第一,要有能力 。第二,得有人气 。第三,得有关系 。
在其他行业可能只要一个不错的学历或埋头苦干的精神就能得到想要的,但在银行,靠的是综合实力 。
出柜什么意思是什么 出柜是什么意思呀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