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波三折,三年亏20亿,喜马拉雅越来越难?( 二 )


喜马拉雅靠烧钱购买流量打市场,广告投入大,营业成本高,成本难以压降 。招股书显示,2012年成立至今,喜马拉雅先后获得9轮融资,战略投资者包括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 。最后一轮融资在今年3月12日,喜马拉雅完成了3. 5亿美元的E轮融资 。
IPO前,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CEO余建军持股13.53% 。兴旺投资合计持股为10.72% 。Trustbridge(挚信资本)持股为7.5%,腾讯旗下Image Frame持股为5.4%,General Atlantic持股为4.2%,阅文集团持股为3.1% 。合鲸资本持股为2.9%,China Creation Ventures持股为2.1% 。
探路商业变现
音频平台同视频平台一样处于烧钱不盈利的处境,如何实现商业变现成为喜马拉雅亟待解决的难题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主要变现渠道为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 。
2021 年上半年,喜马拉雅营收25.1亿元,其中订阅就贡献了超过13.7亿元,占比达到54.6%,广告贡献了超过6亿元收入,占比24.5%,直播中的虚拟物品销售占16% 。
上半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2.62亿,其中1.11亿来自手机端,其中包括IoT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月活用户1.51亿,包括车载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 。手机端用户中,付费率12.8%,较2018年的2.7%提升明显 。不过,喜马拉雅指出,智能音箱等物联网平台的用户尚未产生显著收入 。
喜马拉雅手机应用用户的日平均收听时长从2018年的123分钟增至上半年的146分钟,而国内音频行业在2020年的平均水平是117.4分钟 。
喜马拉雅认为,中国在线音频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据灼识咨询资料显示,2020年美国移动在线音频月活跃用户数的渗透率为46.5%,中国仅为16.1% 。iiMediaResearch数据则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用户规模达到5.7亿人,同比增长16.3%;预计2021年用户规模将达到6.4亿人 。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的用户群也在继续扩大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约24%用户是80后,28%是90后,25%是00后 。地区方面,用户53%来自中国一二线城市,37%来自三四线城市,10%来自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喜马拉雅提到,将继续扩大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群 。
关于何时盈利问题,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曾公开回应称,没有制定任何盈利的时间表,他表示:“希望继续去坚持创造用户价值,继续把基础做好,一年不行两年、三年、四年,我们做的品类音频就是这个特点,你很着急反而做不好,需要长期的打磨 。”
上市一波三折
喜马拉雅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招股书显示,自2012年8月成立之后,喜马拉雅曾两次重组,最先获得的是境外融资,2015年拆除VIE架构重组之后,将上市地点定位国内,随后进行多轮境内融资 。
2018年5月,喜马拉雅再次将上市地点瞄准海外,进行公司重组、重新搭建VIE架构和多轮境外融资,计划在港股上市 。
2018年7月,有报道称,喜马拉雅正与腾讯进行新一轮融资,计划融资规模为40亿元人民币,估值为240亿元人民币 。同时,喜马拉雅正在搭建VIE架构,并决定2019年在香港上市,目标估值500亿元人民币 。
在喜马拉雅波折的上市路上,其管理层多次发生变化,喜马拉雅的众多股东选择了退出 。
2019年5月24日和6月24日,喜马拉雅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包括戴志康、小米副总裁洪锋、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CEO余建军一人 。同时,包括证大投资、小米在内的18家外部投资企业撤出了喜马拉雅的股东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