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年轻人吃月饼,品牌快会说学逗唱了

来源:略大参考
《春光灿烂猪八戒》有这样一段剧情:
嫦娥在广寒宫端出一盘月饼招待太白金星,结果月饼太硬,太白金星咬不动,把手作刀子状在上面剁了剁,又使劲掰了掰,才尝到月饼的味道,然后大声赞道:好吃!
这说明,神仙想泡妞的时候也会说谎——说破天我都不信他手里那块冻成渣的枣泥月饼能有多好吃 。
虽然中秋节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现在真正爱吃月饼的人恐怕不多了,年轻人更是如此 。他们热爱的要么是看起来很健康的轻食简餐,要么是重口过瘾的火锅麻辣烫,月饼,似乎哪头也不靠 。
不过月饼还是有走红的机会——当它的身份是社交货币,而不仅仅是食物的时候 。
01造梗食物常有,但社交货币不常有,这年头,能出梗的月饼才是好月饼 。
于是,刚入秋,人们就在上海的精神病院排起了长队 。
宛平南路600号,曾承载着上海市民的愤怒:”侬该去600号住一住了!”,这句话等同于国骂里的“傻X”,因为600号坐落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蜂拥而至去排队的人们,当然不是为了入住,而是为了那块印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logo 的月饼,因为它可以套上“精神饼”的谐音梗 。

为了让年轻人吃月饼,品牌快会说学逗唱了

文章插图
在年轻人吃月饼这件事上,有趣可比好吃重要多了 。
就这样,“精神饼”成为了今年中秋最火热的社交货币,小红书上关于“精神饼”的笔记已经有8300+篇 。
"医生,我精神不太好,能不能给我开两个疗程的精神饼?”“现在挂号还来得及吗?”“我精神问题严重,申请优先挂号”“吃了精神饼,不得精神病”.......他们积极晒出自己买的“精神饼”,或者与晒图的用户互动,通过参与这场今年最潮的月饼话题,获得参与感 。
这份参与感的价格并不便宜 。
为了让年轻人吃月饼,品牌快会说学逗唱了

文章插图
原本78元一盒的月饼,一度被炒到1288元一盒 。因为月饼原则上只对员工售卖,淘宝上很快出现了代购 。只不过所有的店铺都打上了缺货的标签,有卖家表示,9月28日才能到货 。
也就是说,中秋节过后一个礼拜,“精神饼”才能发货 。
在“精神饼”上位之前,知乎的“喷射饼”稳稳坐住了今年月饼的C位——因为用麦芽糖醇取代了蔗糖和葡萄糖,以凸显低糖健康,知乎这款定制月饼 。让很多收到礼物的大V知友出现了腹泻反应,“吃知乎月饼拉肚子”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相关段子也满天飞 。
至于知乎月饼是什么馅儿,什么味道,无人在意 。
为了让年轻人吃月饼,品牌快会说学逗唱了

文章插图
参与感,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厂商们用来吸引年轻人的流行工具 。
“炫耀与存在感,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器,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作为小米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曾经这样强调 。
如今它进化成了社交货币 。这两年大火的新消费品 。从喜茶、奈雪的茶到茶颜悦色,都给自己加上了社交货币的属性 。它不仅仅是一杯奶茶,还是城市和年轻人的身份标签——就像那座自由女神像在很长时间里代表着美国梦一样 。
通俗来讲,一切可以被人们拿来大肆讨论的事物,都有成为社交货币的价值,月饼也是如此 。
事实上,上海的精神卫生中心做月饼已有数余年,知乎用月饼来维系关系也不是第一年,一次偶然事件成为他们破圈的关键 。而其中根源,就是这些偶然事件恰恰击中年轻人的high点,成为了段子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