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为什么不是真感动?


《峰爆》为什么不是真感动?

文章插图
文 | 跃幕,作者 | 庞宏波

直面现实 。
在目前的电影市场里,《峰爆》被寄予厚望 。原因在于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的低谷期,《峰爆》必须引爆市场 。尽管从点映口碑到上映后的观众评分,《峰爆》表现都尚可,但是市场给予《峰爆》的厚望大概率是无法兑现了 。
仅仅上映的第二天,《峰爆》的预测票房几乎减半 。尽管豆瓣评分未开,但可以肯定的是评分不会过于理想 。之所以这样,在于看上去哪都对劲的《峰爆》实际上哪都缺失 。
从电影本体来说,大量实景拍摄力求塑造出一部“中国式救援大片”,但观众如今对于技术的需求远远低于情感需求;从电影人物来说,电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煽情式“蜕变”来渴望让观众共情,尽管标榜这是“东方式灾难片”,但实际上弑父逝母式的大男主成长历程是非常西方悲剧式的存在 。观众可能不在意,但未必不明白 。而从主题来说,电影有着很重的主旋律任务,所以不管电影多么希望通过“灾难共情”来获得主题上的升华,在实际的方法上依旧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套模版 。
这就是为什么《峰爆》不是真感动 。
01 西方悲剧式的“大男主”大男主不讨巧 。
《峰爆》为什么不是真感动?

文章插图
对于这样的灾难片来说,人立住了才算是真正立住了 。在《峰爆》上映之前,电影一直标榜自己是“东方灾难大片” 。之所以明确贴上东西方的标签,在于西方灾难大片往往男主是一个“超级英雄”,无所不能 。而主创认为东方灾难大片在于男主是一种“传承”,是有血有肉的人 。
但实际上,电影本质上还是“大男主情节” 。朱一龙所饰演的“小洪”从自己的父亲“老洪”身上传承了优良的基因,最终凭借着“踩过”自己的父亲来完成了任务 。主创可能认为,这个完整的父子情贯穿全片,最终“小洪”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任务,会让观众的情绪得到释放,从而和人物共情 。
但实际上,这并不可能 。首先,“小洪”年幼的时候是目睹了自己母亲的死亡,而死亡的原因在于灾难中父亲的缺位 。最后,“小洪”在悬崖上踏过自己的父亲来完成了“个人成长” 。整个过程显得非常套路,观众似乎一眼就能查到要发生什么 。另外,这其实是西方悲剧最基本的套路模式:弑父模式 。观众或许会因为这样的父子情落泪,但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东方灾难片”的人物模式 。
《峰爆》为什么不是真感动?

文章插图
其次,主创认为电影里的洪家父子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心结未开、缺乏沟通和理解、最终又不得不携手同行,然后彻底打开心结的同时必然会出现“悲剧式奉献” 。
但这种所谓的“中国式”又有什么意义呢,发生在观众身边的“真实”并不一定能让观众彻底破防,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
但这种创作意识上的“误区”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由于观众对于情感共鸣的强需求会让很多电影开始标榜“中国式”的前缀,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当缺乏足够的“个性”,“共性”似乎就无法完全奏效 。
02 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套模版”主旋律还是没能松绑 。
《峰爆》为什么不是真感动?

文章插图
前两年,之所以主旋律商业大片能够在市场被认可,在于“尺度” 。这个尺度不仅仅是题材的尺度,也有主题的尺度 。让人回归于人,然后寻找一个可以和大众共鸣的“最大横切面”,再配上好莱坞式的商业元素,观众就会对这样的“中国大片”给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