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四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长相守》中的于小彤
事实上,观众对于古装男主颜值的控诉,也是话语权增加和审美变化的一种体现 。
在电视时代,剧集整体生产量较少,每年暑假电视台反复重播《还珠格格》《西游记》,观众不掌握看剧的选择权,只能跟随电视台的播出计划看剧 。当时家喻户晓的演员们,没有出现专业化的粉丝运营模式,C端市场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发掘,观众的呼声也没有得到重视 。
2001年,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播出,以平均6.99%的收视打破了台湾电视剧的收视纪录,一举开创了台湾偶像剧的先河之后,也将这股梦幻的偶像剧风潮吹到了内地市场——观众开始对俊男美女的恋爱戏码津津乐道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内地在制作纯正的校园偶像剧的同时,也将偶像剧风格融入到了其他的剧集品类之中,比如2005年开始播出的《仙剑奇侠传》,与同年的全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一起,开启了真正的内地造星之路 。
偶像剧的特色之一,就是“唯美浪漫”、以男女感情为主要的刻画对象,这对男女主演甚至配角群像有颜值上的硬性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男主必须帅,女主必须美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古装剧引入了偶像剧的风格特色之后,观众对于古装戏的审美要求,自然也是按照偶像剧的标准,去审视男女主的颜值水平 。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人网、天涯、博客、微博社区等网络社区开始出现,观众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古装明星颜值的评价也成为重要部分,“天涯四美”就因此产生 。
而韩流引入国内,颜值经济、粉丝经济初现雏形,国内市场发掘到了C端的力量,观众的话语权自然得到了提升 。
长视频平台的发展,也推动了古装剧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局面,观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能够反向推动古装戏的“内卷”,不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剧集,自然会收获恶评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大家有时候会觉得观众很挑剔,是因为时代在往前走,不可能还让观众停留在原来的要求上,”鄢蓓总结道,“但是观众也很宽容,只要你把你的长板做得足够长,观众可能也不会对短板提出太大的要求,除非你的短板短得实在有点令人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