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三 )


古装戏做到面面俱到本就困难 。《甄嬛传》开播前,剧组耗费了半个月给演员进行培训,饰演温太医的张晓龙还身兼古代礼仪指导的职位,指导演员们的走路、行礼方式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甄嬛传》
《天盛长歌》甚至将礼仪的细节落实到了每个人物身上,在剧组关于礼仪的片花中提到一个细节,倪妮饰演的凤知微女扮男装回家见到母亲时,行的是女子礼节,而跟母亲起争执、坚决要留在朝堂后,离开时行的是男子礼节,从礼节的区分来体现人物当时的情绪 。
但这是大成本古装剧才拥有的待遇,小成本古偶从拍摄时间开始就十分紧张 。“历史向的东西确实做起来是非常难,周期很长,而且非常考验各环节,可能做一个历史剧的时间,偶像化的古装剧可以做好几部了 。”鄢蓓表示 。
更何况靠甜宠或剧情新奇取胜、其他因素并不出色的古装戏,确实有走红的先例 。
2015年《太子妃升职记》用性别互换的设定夺人眼球,即使罗马鞋、薄纱装和随处可见的鼓风机看起来十分奇怪,依然捧红了男女主盛一伦和张天爱;《双世宠妃》表演浮夸,还有“上了火王妃得负责灭火”等羞耻台词,但胜在撒糖密度高,第一季收官时网播量破了30亿大关,第二季更是播出一小时就点击破亿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双世宠妃》
因此,设定新奇或剧情甜宠的小成本分账古偶大量出现,制作也变成了流水线作业 。
当下被观众吐槽男主颜值低的古装戏,有不少是这类低成本的分账古偶 。根据艺恩数据发布的《2020年国产剧集市场研究报告》,甜宠剧在2020年播出网剧总量中占比44%,多以30集以下的小体量剧为主 。
低成本意味着服化造型预算偏低,演员咖位不高、颜值没有经历大众检验,两者加成之下,自然“踩雷”率奇高 。等到演员走红成名,就会参演班底更加完备、投入更加宽裕的剧集,不会再选择这类甜宠古偶,导致整个品类容易陷入恶性的循环 。
另一方面,剧集制作流程的市场化,也让演员选角有了更多的考量 。
剧集生产走向工业化、专业化之后,以国有制片厂为核心的制作模式逐渐消失,制片人和平台话语权大幅增加,这也意味着剧集有了更多商业化上的考量,演员的流量、经纪合约等等,都成了必须要纳入选角的要素 。
古装美男的荧屏消失记

文章插图
在这种考量之下,高人气但并不适合古装的流量明星,会出演古装剧的男主 。还有从业者对毒眸透露,一些戏在挑选角色的时候,会对和平台签署分约的演员有资源倾斜 。导致古装男主颜值不稳定的变量增加,观众的“踩雷”率也提高了 。
没有那么多“四海八荒第一美男”让观众控诉古装男主丑的另一个原因,是剧集和小说塑造的男主形象,和现实条件的“落差感” 。
如今不少古装剧集都是网文改编,网络小说在行文过程中对主角相貌通常都有大段烘托,就算是起点男频小说,猫腻在《庆余年》中也多次描写男主范闲容貌俊美,比女人都漂亮 。如今很多剧中,也都会先通过围观路人或配角之口多重铺垫男主让人惊叹的颜值 。
但是,不少剧集中让路人感叹颜值的男主,出场后都显得名不副实,以至于有碍观瞻 。
《长相守》改编自言情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于小彤饰演的原非白,在原作中有着“狭长美目”“纤长玉指”,作者用了大量诸如“飘然若仙”“出尘绝世”的词汇去形容男主角的超凡脱俗 。但是,剧版最终呈现的效果,却是于小彤顶着飞扬的烟熏妆,服化呈现也并不够仙气飘飘,如此落差自然容易得到观众恶评,豆瓣评分仅有4.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