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钉钉与企微的三巨头之争,ToB No.1花落谁家?( 三 )


在协同办公这一零和市场,拥有先发优势就意味着凭空多了一道护城河 。钉钉尽管卡位的是管理,协同效率偏弱,但先发优势足以让钉钉捆绑大量飞书的核心用户,除非飞书足够好,给的钱足够多 。
当然,对于后继者来说,建立护城河也并非无计可施,除了产品本身,To B业务的比拼更像是PR与BD的比拼 。
To B产品除了散户根据业务需求自发使用外,还有一大部分的用户来源于PR或者BD的拓展 。比如疫情期间的钉钉网课,学生和老师有需求,阿里直接和教育部谈下了全国推行,并且在PR的营销下火遍了全国 。
比如蔚小理切换飞书,除了自身业务需求外也少不了同行们的安利,小米使用小米后向李想推荐了飞书,李想转身将飞书推销给了李斌和何小鹏,这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老板关系,BD的拓展,腾讯会议直接谈下了与联合国的合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
切换成本较高,也就意味着一旦谈下了合作,客户就很难流失 。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已经有了各自的市场定位,接下来就是阿里、腾讯与字节跳动的资源比拼了 。
?写在最后:任何业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协同软件更像是平台导流的跳台,随着协同办公的底层化,上游的私有云才是盈利的最终工具 。
数据安全问题是企业的命门,企业微信和钉钉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私有云的存储,并且有腾讯云和阿里云的背书,而字节跳动私有云的薄弱或许会影响到飞书的业务拓展 。
如今巨头对To B市场的布局尚未全面落地,未来竞争格局将走向何方尚且不能一面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