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千亿婴幼儿辅食市场( 二 )


同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扎堆进入市场 。
经过一年发展,三只松鼠小鹿蓝蓝、良品铺子的良品小食仙、百草味的童安安小朋友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
另一方面,本土新兴婴童食品品牌势力也不容小觑,接连获得资本界青睐 。
截止5月,今年就有9起婴童食品品牌融资事件 。
如“宝宝馋了”今年4个月内连获两轮融资,并且2020年双十一,成为天猫“宝宝辅零食”类目第一的品牌 。
多方势力围猎下,我国的婴幼儿辅食赛道竞争异常激烈 。
02、助力制约并存的婴幼儿辅食1、三大动力因素
第一,消费人群基数庞大,渗透率较低 。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先后开放了三胎,并出台了双减等政策鼓励生育 。
按照中国的人口规划目标,2020年和2030年年均新生人口数量需至少达到2230万人和1455万人 。
按照每年新生人口数量维持在1500万人左右估算,未来三年中国1-3岁婴幼儿数量将超过4500万人 。
婴幼儿人口基数庞大,为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增长奠定基础 。
现阶段,我国婴幼儿辅食渗透率仅为25%,相比欧美国家80%渗透率来说,相差甚远 。
随着,国内育儿观念逐渐成熟,重视度不断提高,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
第二,消费升级,婴幼儿辅食值得重做一遍 。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
婴幼儿辅食也不例外 。
以80/90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逐渐进入生育高峰期,成为婴幼儿辅食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
这群消费主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消费意识较强,有更科学的育儿理念 。
【掘金千亿婴幼儿辅食市场】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强调生活品质,对于婴幼儿消费的品牌、质量、档次等要求更加苛刻 。
而辅食,旨在为婴幼儿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符合新生代父母的消费需求 。
基于消费者的理念和习惯的改变,家庭购买及使用婴幼儿辅食的比重将持续增加,刺激行业发展 。
第三、政策助力,规范行业发展 。
2018年,被称为中国辅食行业元年,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法规,加强、规范辅食行业的管理 。
《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类辅食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公告》和《婴幼儿辅食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这两政策的发布,使得80%的工厂淘汰出局,近一半的辅食品牌退出市场 。
产品监督上更加严格,促使婴幼儿辅食行业的发展升级,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辅食的信心 。
从而促进婴幼儿辅食市场的有序发展 。
2、两大制约因素
第一,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难改变,国产品牌竞争力低 。
据调查,中国约有四成的城市家庭不会选择购买辅食产品,而这一数据农村更是高达80% 。
这批传统的消费者中,有很大部分会选择自制婴幼儿辅食,自制产品成本高,安全性好 。
但自制辅食在种类选择、加工和制作方面,缺乏科学、统一标准,容易造成婴幼儿消化不良、挑食和偏食、微量元素缺乏和营养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 。
由此可见,对辅食产品认知不足是阻碍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
此外,由于国内婴幼儿辅食产品起势较晚,市场被进口品牌占据,这就导致先入为主的进口品牌已经抢占大部分新手父母的心智 。
我国线上销售的婴幼儿辅食销售前十名的品牌占有中国婴幼儿辅食超58%的比例 。
母婴类消费人群的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消费习惯相对固定,认作一个品牌后,新品牌很难取代 。
第二,婴幼儿辅食企业研发力量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