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场诞生在即 智能座舱趋势深度研判

【千亿市场诞生在即 智能座舱趋势深度研判】  日前,华为和赛力斯联合发布了AITO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它搭载了华为亲力亲为的座舱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终端之间的无缝流转,即万物互联 。随着汽车结合AR和VR技术,也被认为元宇宙概念落地汽车座舱 。因此,在智能座舱不断被提及的当下,探讨智能座舱的产业发展趋势也显得格外重要 。
  汽车产业新一轮排位赛开启
  近几年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及其首款产品纷纷落地 。此外,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基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加入汽车行业,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变量和生机 。所以可以看出围绕汽车产品,无论是整车厂、零部件企业、互联网科技巨头、软件技术公司都纷纷形成了不同的阵营,进行业务拓展 。
  当前,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底层软件的复杂度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和迭代也变成了智能网联汽车非常关键的创新要素 。聚焦到智能座舱领域,它底层的架构从分布式、分域式,再到域内集中式,其打破了原来的分离式架构,实现软硬件的解耦,同时方便后续OTA的升级 。
  从产业发展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汽车产品变成可持续升级的智能终端,同时车企也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根据用户需求的层次不断提升,围绕着整个座舱的软硬件,正在打造智能座舱商业模式创新,其特点包括可持续发展、可定制化,并实现集成硬件+软件+服务的全域解决方案 。
  智能座舱软硬件快速发展
  智能座舱系统除了底层软硬件平台,还有座舱内HMI的硬件,包括驾驶舱系统、车机娱乐系统、智能座椅、音响和空调等其他系统,以及各种人机交互技术 。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表明,从2020年和2021年1-10月份智能座舱核心产品数据来看,中控和语音交互的渗透率相对较高,全液晶仪表和HUD随着中高端新能源车大量投入市场,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阶段 。
  因此,从中短期趋势来看,大尺寸中控屏依然是打造座舱科技感的重要方案 。仪表台上的超大屏设计(延伸出副驾屏)成为车载显示屏的一个重点拓展方向,服务对象从驾驶员拓展至副驾乘客,也意味着车内娱乐要素将会提升 。从技术上来看,曲面屏、OLED和可升降式的中控屏也开始逐渐应用,在造型上面和新技术应用上都有相当丰富的案例 。
  HUD在这两年正在快速发展,随着HUD显示效果的提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HUD的前装量产以W HUD为主,其从选配到标配,从高端车型到中低端车型也在不断渗透 。AR HUD开始规模化落地,2021年开始搭载AR HUD的车型正逐步上市;此外,部分车企的车型采用小尺寸仪表+HUD,未来HUD或将进一步削弱仪表作为主要显示界面的地位 。
  现在DMS主要分为两种技术路线,一个是被动式的一个是主动式的 。被动式主要通过方向盘,包括驾驶时长这些进行预测,加以预警 。主动式方案目前基于视觉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技术成为大家选择的主流技术路线,通过检测驾驶员面部状态进行疲劳预警 。基于单个摄像头软件价值发挥最大化,现在基于DMS摄像头已经加入了Face ID,身份识别以及对车内进行个性化设置功能 。因此,未来的DMS也将发展成一体式的座舱监控系统,将融入更多的感知功能及更广的监测范围 。同时,与ADAS功能相结合,实现车内外安全一体化 。
  在交互的技术上,首先是物理按键的技术,在按键减少的趋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按键的形式创新,如推动式的车窗拨片、开门的电动按键等 。智己L7、威马M7强调了“零按键”的交互设计理念,比如智己主要将方向盘及座椅按键触屏化,威马M7则将方向盘上的拨杆功能集成至多功能按键处 。由于这些车型目前暂未量产交付,所以该设计的用户学习成本与体验仍有待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