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导语】
有一天 , 孩子愤愤不平地问我:你写的文章都说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 , 那你为什么还常常在我面前提XX如何优秀?这难道不是比较?
仔细想想 , 我确实常常比较 。
但是 , 孩子 , 我想告诉你——
人类天生爱比较 。 人和人之间比较这个事儿 , 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孩子 , 你知道从没经过比较的人 , 会有什么样结果吗?
很多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 , 囿于见闻 , 盲目自大 , 终贻笑大方 。
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
“坐井而观天 , 曰天小者 , 非天小也 。 ”——韩愈《原道》
需知“山外有山 , 天外有天 , 人外有人 。 ”
寓言故事《山猫之死》告诉我们 , 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实力 , 要是盲目自大 , 肯定会死翘翘
从不比较的人 , 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 , 盲目乐观 , 在社会现实的打击下 , 容易而一蹶不振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孩子 , 我承认 , 我是一个爱比较的母亲 , 不仅如此 , 我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善于比较的人
提起“比较”这个词 ,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攀比 。
《比较陷阱》(TheComparisonTrap)这篇文章说 , 其实比较和攀比不太一样 。 攀比大多是出自虚荣心 , 但比较是用来进行自我认知的 。
伦敦商学院的行为组织学教授托马斯·穆斯维勒说:“社交比较 , 也就是和别人做对比 , 是我们用来认识自我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 比如说 , 我是谁 , 我擅长什么 , 我不擅长什么 。 社交比较并不是刻意进行的 , 只要我们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 , 就会自发进行 。 ”
1.比较 , 是一面镜子 , 能让你认清自己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 ”
你看 , 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说 , 我有三面“镜子” , 也是比较和映照 。
再比如 , 在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时代 , 如果一个猎人意识到他在追踪猎物方面比其他人都强 , 那么 , 在狩猎的群体中 , 他就会成为那个必不可少的向导 。 这个时候和别人比较 , 就帮助这个猎人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 而这个优势也为他所在的团体带来了生存优势 。
回到身边的例子 , 假如你今天去上篮球课 , 你会不会下意识地和新来的学员比较一下身高之类的?
这种通过和别人做比较 , 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 , 进行自我评估的方式 , 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交比较理论——SocialComparisonTheory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2.攀比 , 则是一把利剑 , 会让你迷失自己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身怀天赋 , 如果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 , 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 。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 , 阿米尔汗对好友说:“你为什么学习不好?你的才华并不是在机械 , 而是摄影 。 ”
当我们不足以真正了解自己 , 就会用别人的标准来苛责自己 , 而让自己真正的天赋荒废 。
孩子 , 我不会让你成为那爬树的鱼 。
因此 , 我不会对你说:“你看看人家小明 , 新概念成一已经学到91课了 , 昨天又去参加KET的测试了 。 ”
我不会对你说:“你看小米画画多棒?为什么你做个手抄报还需要求助我帮你画花边?”
我也不会说:“才考98分?这次单元小测 , 你们班有11个人得了满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