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现之衰落篇:市场份额缩水 自主上攻

  这些年的北京现代,颓势越来越明显 。曾经捧红的索纳塔、ix35、名图相继从热销榜单出走,如今仅有一款伊兰特还在苦苦支撑 。
  除了销量下滑、品牌力下降外,二十岁的北京现代烦恼也随之增加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现代位于重庆的工厂或已处于停产状态 。有员工爆料,重庆工厂从去年12月份就停产了 。看来,虽然将北京顺义地区的第一工厂卖给了理想汽车,但北京现代产能过剩的烦恼仍未解决 。
  这对曾经产能不足、销量过百万的北京现代来讲,昨日辉煌已是过眼云烟,更多摆在眼前的是,面对销量缩水仅剩38.2万辆后,接下来品牌该如何走过下一个二十年 。
  自我救赎 北京现代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面对逐年下滑的销量,北京现代一直没有找可以让品牌起死回生的良药 。自2016年,北京现代年销量达到114万辆以后,便一直没能再有突破 。2017年遭遇突变,跌出百万阵营,年销量下滑至82万辆 。
  除了品牌的内在原因外,外部环境的变换让北京现代猝不及防 。2017年质优价廉的产品集中上市,萨德问题出现,也让北京现代深受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传言称,北京现代拖欠供应商款项,以致部分工厂停工 。
  多种不利因素同时爆发,想要“活”下来的北明现代,不得不采用以价换量的方式来应对 。2017年9月,北京现代全新瑞纳上市,售价刷新了合资品牌的定价底线,直接突破5万元价格线,全系产品的价格区间为4.99万至7.39万元 。要知道在2010年上市的第一代瑞纳,售价是7.39万至10.69万元 。
  虽然北京现代通过终端价格调整,将全年销量追回至82万辆,但带来的副作用将影响其长期竞争力 。
  合资下探自主上攻 北京现代性价比优势失守
  北京现代的下滑,曾被认为与“萨德事件”有一定关系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性价比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经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韩系车被打上了高性价比的标签,便宜的价格、潮流的设计,让北京现代在中国大放异彩 。其实,对于刚进入中国的“新人”而言,使用高性价比打开市场的策略无可厚非,事实证明他们也获得了成功并在中国飞速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成功掩盖了存在于北京现代身上的诸多问题 。
  随着国内车市进入缓慢增长阶段,面对销量压力,德系、日系、美系等合资车企开始下探车型价格,以提升自身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别克英朗这样的热销车型,价格也在不断下探,从13万下探至6.9万,严重挤压了同级别车型的生存空间 。
  随着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其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谋求向上突破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中,“国潮”搜索热度上升了528% 。当前汽车消费群体的90后和潜在用户00后,对国产汽车的认可度的也在逐年提升 。
  缺乏王牌产品 难以支撑销量回暖
  销量连续下滑的北京现代也曾试图做出改变,但结果可见一斑 。近些年,北京现代推出了好几款重磅车型,全新索纳塔、全新伊兰特、全新名图等,从结果来看,改变的效果并不明显 。
  第八代索纳塔作为北京现代的拳头产品,上市后很快占领了国内B级轿车市场的一席之地,月销量破万轻而易举 。然而这样的好景持续不久,随后推出的继任车型第九代索纳塔,销量开始走下坡,同时也给北京现代的销量带来巨大的打击 。一是当时的消费者对SUV车型的偏爱,第二是北京现代采用多代同堂的策略,第八代和第九代索纳塔两款车之间的定位拉不开差距,原本想通过丰富产品线获得销量,最终却演变为同堂兄弟之间的内卷,相互抢各自的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