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从种草到除草,只隔着一个滤镜?


小红书从种草到除草,只隔着一个滤镜?

文章插图
文 | 向善财经

近日,一些网友发帖吐槽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景点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
10月17日,小红书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应致歉,并表示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算是平息了这场滤镜风波 。
当失去了网红滤镜后,小红书的IPO上市之路看起来似乎也不那么美丽 。10月11日,针对此前媒体报道的“小红书考虑将上市地点从美国转到中国香港,并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的香港IPO”,小红书回应称“暂无明确IPO计划” 。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小红书的最后一笔融资还停留在2018年 。但同为内容社区平台的知乎和B站已经率先敲响了上市的钟声,而小红书却被困在了精美的滤镜世界里,曾经风靡一时的“种草经济”成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小红书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小红书从种草到除草,只隔着一个滤镜?

文章插图
01 小红书滤镜下的景观社会1967年,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把现代世界描述为一个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 。
德波指出“景观”首先被呈现在商品世界中 。商品世界创造消费者需求,通过影像证明需求的合法性,进而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是“消费主体”,于是发生消费行为,得到满足 。
如今,这个论述,正在当代社会里被深刻验证 。
从小红书此次的滤镜事件其实不难看出,在“颜值即正义”消费趋势下,好看成了获取流量的重要密码 。而流量的背后代表着商业化变现,这也是博主们赖以生存和持续创作的根本动力 。
据小红书笔记统计,中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以及80个城市拥有“小镰仓” 。其实从博主的角度来看,在如今影像化的“景观社会”中,通过滤镜和PS等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使原有的状态达到更符合标准化的审美,从而获得更多流量关注,这本无可厚非,但内容社区存在的意义就是在用户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消费意向,或者说没有发现自身消费需求的时候,借助广大KOL、KOC以及素人博主们真实的内容种草分享,快速捕捉到用户的兴趣,从而促成其潜在的消费可能,同时为平台积蓄源源不断的新的流量 。
换而言之,小红书最大的竞争力其实就是社区中大量真实的消费体验和消费过程,这是其他平台所无法比拟的 。
如今,博主们通过网红失真滤镜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和用户,但却破坏了小红书自身的内容社区生态 。因为内容社区平台一旦被打上“虚假”“失真”“照骗”的烙印,对用户而言,小红书也就失去了“种草”的参考价值,这实际上动摇了内容社区平台的根本 。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滤镜风波其实只是小红书内容生态劣化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红书一直被困在平台越大,漏洞越多的内容社区生态困境里 。
2019年“3·15”前夕,小红书被曝出“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后,备受争议 。4月16日,北京青年报又曝出小红书上,与“香烟”相关的营销信息多达9万余条 。随后7月末,小红书在各大应用商城被下架两个月 。
虽然小红书在下架后发布声明称,将全面排查、深入自纠,但同年的12月,央视揭秘带货圈黑幕,点名小红书仍存在笔记代写代发、软文过多等问题,种草、试用笔记多为虚假内容,只为吸引消费者购买 。
到了今年9月央视又曝出小红书所谓的真人试用推荐“种草”笔记3元一篇,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招募人员代写代发、点赞评论 。10月19日“小红书种草笔记代发4元一篇”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又一次引发网友对小红书的关注 。如今看来,黑灰产种草笔记已然成了小红书平台难以抹去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