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晕轮效应里的“是”与“非”( 三 )


首先,伴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直播带货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开辟有自己直播带货的渠道,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入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商品价位处于全网透明的状态 。
大主播议价权虽高,但是商家终究有自己的成本底线,并且加上主播卖货自身的“佣金”提成,主播口中的“最低价”本身就要打个问号 。
其次,在近两年购物节时,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哪怕是薇娅与李佳琪直播间的产品,其价格很多与平时差别并不大或者说没有差别,有的所谓打折只是加赠了可有可无的小样(或许还并非本系列产品) 。
就像是今年6.18大促时,部分高奢护肤品、数码3C产品等,网友发现直播间商品哪怕用了淘宝88Vip或者京东PLUS会员的大额优惠券,还没有拼多多百亿补贴划算 。而且部分消费者们掐时掐点抢来的所谓的“限时秒杀”与“最低价”,在别的主播直播间依旧可以卖到,部分抢过一轮以后仍旧有货 。
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费时费力、劳心伤神的现状,无疑会对于主播本身的“权威性”产生动摇 。加上直播带货行业乱象丛生,尤其是今年3.15被央视点名后,依旧频频翻车,被官媒所转发评论,使得消费者对于带货行业主播们的信用观值下滑严重 。
那么,当直播间“最/较低价”印象与主播们或行业本身信用背书消耗殆尽,逐渐“向下”;而拼多多靠着百亿补贴“假一倍十”的品牌保证逐渐从下沉市场“向上”,两者的命运走向或许未来将迎来一场戏剧性的交叉 。
不过伴随着直播行业市场风头逐渐回稳、乱象被整治、主播的主体责任规划明确,再也不是明星与网红“捞一波”变现的优质渠道,直播带货或许会给国内农业与小商家制造业带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
但是直播带货本身“直观感+沉浸感”优势是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无法比拟的 。对于农业、牧业、制造业的源头商,能通过直播让消费者相信“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与直观感受到商品的品质 。
这种用互联网“虚拟”带动线下偏远“实体”,科技兴农助农一同走向共同富裕,或许也将是直播带货历经“名利场”后口碑向上转化的方向之一 。
在“清朗”之风刮遍了文娱圈后,直播带货行业何时能上演一场“清朗行动”,或许会关乎到行业未来本身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