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水果店的运营获得的产品启示


从一个水果店的运营获得的产品启示

文章插图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水果店,我经常路过它 。有一天,看到这个水果店,我冒出一个想法“开水果店,从广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在做产品 。一个水果店是怎么被创造和运营的呢?”于是,我想用产品经理的思维逆向拆解一下 。在拆解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产品启示:
  • 基于表面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骗人的;
  • 从0~1与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
  • 要习惯“画外看画”,对天花板要有提前的预期;
  • 防患于未然与追求商业盈利一样重要;
现在,我对以上四点启示展开说明,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学习 。
一、基于表面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骗人的在决定拆解一个水果店的运营之后,我便留心观察了水果店的周边情况,它是这样的:
水果店属于街区底商,附近有2个小区,2个成人公寓,1个大学公寓,其中与最大的小区和学生公寓相距最近 。周围邻居是便利店、快捷酒店、理发店、饭馆、链家地产等等 。根据这些信息,我得出的水果店消费群体是附近居民和公寓学生,而居民中有上班族、宝妈族、退休老人,所以我将群体划分为三类:
  1. 上班族居民
  2. 非上班族居民
  3. 公寓学生
而他们的特点分别是:
  1. 上班族居民:早出晚归,追求方便快捷,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计较价格;
  2. 非上班居民:时间自由,追求质量和实惠,购买频率高;
  3. 公寓学生:有寒暑假,追求吃着方便,单次需求量不大 。
后从水果店老板那里了解得知,水果店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水果店消费群体主要是:
  1. 附近居民
  2. 酒店旅客
  3. 链家管家
  4. 公寓学生
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比,消费群体的评估缺失了由酒店而来的顾客、以及链家管家 。同时,也错误地估低了他们的消费力 。实际上,由酒店而来的消费群体是流动的,属于隐性流量 。但这个流量不容忽视,在今年8月疫情紧张,附近的酒店被要求暂时停业的时候,水果店内顾客流量几乎缩减了一半 。而链家管家呢,他们购买水果主要是买来送人 。因为带顾客看房会经常打扰房主,管家一般会给房主送一些水果 。
此次调研让我意识到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而得出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不准确的,而由此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问题的 。我们需要对调查研究的结果保持一定的客观性 。
二、从0~1与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水果店开始对外营业,是否就预示着大卖特卖可以赚钱了呢?事实是,不是 。
自开门迎客开始,水果店的定位、水果的价格、水果的品质、水果的购买体验才开始接受市场的验证 。在初期运营时,老板说,顾客进来的不少,但买的人不多 。有的人反馈,这水果怎么这么贵?有的人反馈,这里的水果虽然有点贵但确实比其他家的水果好吃 。有的人反馈,水果种类太少了没有我想吃的 。有的人反馈,给家里老人吃有没有软的 。还有人说,我想送人,有没有成箱的水果……
这些反馈预示着当下水果店的服务有哪些得到了顾客的认可,有哪些还需要改进 。通过不断的调试,水果店的运营体系以及口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从这件事上,我想产品经理们常讲的从0~1,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 。因为只有产品活下来了,它才能像一棵树一样继续向下扎根,向上发芽 。
水果店有天生的优势,它处于线下,每天都可以见到顾客,可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很直接很具体的获得反馈 。而线上互联网产品,用户通常是看不见的 。要想获知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一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想到了自己的办法 。比如,小米、微信,他们都有自己的开发论坛,若用户遇到了问题,在他们的论坛上直接发帖,一般情况下,回帖速度很快 。还有一些公司,会定期举办用户见面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