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课堂】如何给自闭症儿童做一对一的语言训练( 二 )


1、无反应;
2、停止发音 , 转向其他活动;
3、停止发音 , 观察对方;
4、停止发音后 , 模仿对方发出的音 。
第3、4种情况是训练者想得到的结果 , 尤其是第4种情况 。 因为可看出儿童对声音的模仿产生了兴趣 , 儿童愿意跟随训练者发音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训练者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 , 让儿童模仿而再次发出相同的音 , 使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音 。 从这以后可让儿童模仿一个固定的音 , 然后转变为另一个音 。 以至更多的音 。
在训练中 , 不要漏过孩子偶然的发音 , 只要孩子发出声音 , 就要立即给予鼓励 。 以增强自动发音的频率 。 3、口型和发音训练 。
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 , 在患儿有嘴部动作和一些身体大动作模仿能力的基础上 , 逐步过渡到口型和发音的模仿 。 年龄偏大的患儿 , 前期训练任务重在口型模仿训练 。 让儿童与训练者面对面坐着 , 在确保儿童看着训练者时 , 训练者用夸张的动作示范发某个单音的口型 , 让儿童模仿 。 儿童模仿 , 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 , 可用手或小棍、木片之类的物件做辅具协助儿童作出正确的反应 。 比如训练发“阿姨”的口型 , 一儿童始终不能把“阿”和“姨”的口型连起来 。 我就用小棍 , 当孩子作出“阿”的口型时迅速将小棍放入孩子口中 , 儿童会条件反射地去咬住小棍 , 模仿发出近似于“姨”的音 , 随后拆去辅具 , 儿童独立发出“阿姨”音 。 开始儿童可能只有口型模仿 , 过后就有可能同时出现声音 , 最后可能出现必须看着他人口型才能模仿发出单音、单词、短句 。 无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达到第三阶段 , 已很不错了 , 但是要把儿童的模仿性语言发展到有意义的语言 , 即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表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 。
【天使课堂】如何给自闭症儿童做一对一的语言训练
文章图片
对年龄偏小的孤独症幼儿 , 重在自然环境中的发音模训练 。 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 在活动中使用一些玩具 , 而这些玩具能发出声音 。 训练者反复强调某个声音 , 促使儿童模仿发音 。 如与儿童一起玩打靶游戏 , 训练者抠动扳机 , 同时发出“啪” , “啪啪”声音 , 协助儿童做“打靶”动作 。 游戏进行两周后儿童开始出现延迟模仿现象 , 自玩玩具时发出“啪”音 , 紧接着发出少量的单音、叠音、双音模仿现象 。 如玩汽车时模仿发出“嘟嘟”音 , 玩花生玩具时模仿发出“花生”音 。 一个月后开始大量仿说双音词、少量三音词 。
4、从儿童已会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发音 。
在我们接着的个案中 , 有些患儿只会说几个词 , 如“爸爸”、“妈”、“奶” , 而且也会应用 。 让他模仿b、a、l、m-a音 , 他就发不出 , 其他音就更不用说了 。 当时分析患儿情况后 , 我就决定从患儿能够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的发音技能 , 对儿童进行长短音、组合音、声调的训练 , 同时使用含爆破音的玩具、卡片做为语言训练的材料 , 在认知训练过程中训练儿童发音 。 在我一个月的训练中该患儿先后出现了六个新音节“棒(bang)”、“葡(pu)”、“马(ma)”、“喇叭(laba)”、“衣(yi)”、“菠(bo)”以及ba、ma、a、I的长短音和四声 。 并能用这几个词与训练者进行语言互动 。 如出示喇叭玩具 , 问其“这是什么?喇—”该儿童会接着说“叭”等 。 另外 , 患儿的注意训练也不能忽视 。 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 , 这项内容的训练非常重要 , 他直接涉及到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问题 。 训练注意 , 包括目光对视、追视、定位注视、保持注意、变化注意、有意注意 。 总之 , 同是无语孤独症患儿 , 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 其障碍表现不仅不一样 , 而且他们的参与程度 , 训练的接受方式 , 能力也不同 。 训练者应因人而异 , 设计不同的训练情景 , 使用不同的训练策略 , 因人而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