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蒙眼翻书,1分钟读1本书,读得快能读得好吗?阅读要有价值

最近 , 针对如何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写了三篇文章:
阅读光靠读不行 , 从2个月读1本书到1周精读2本书 , 我养成3个习惯
阅读 , 是一种以幸福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阅读就像慢跑 , 我们不仅要有耐力和毅力 , 还要摆正心态 , 杜绝观望
有位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后与我交流自己遇到的很多阅读瓶颈 , 我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 , 认为不同性格的人想要提升阅读能力 , 首先就是养成好的习惯 , 其次是把阅读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
关于阅读习惯这件事情上 , 他有一个疑问 , 读得快真的能读得好吗?
孩子蒙眼翻书,1分钟读1本书,读得快能读得好吗?阅读要有价值
文章图片
他告诉我最近教育市场出现一个1分钟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 , 还有蒙眼翻书 , 那些真的有用吗?
虽然感觉这两件事情有点奇葩 , 甚至会被人当作笑柄 。 令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愿意去参加培训呢?
我想弄清楚这件事得从产品培训和阅读价值这两个角度思考 , 一个产品诞生必然要找到受众 , 并产生“有用”的意义 , 好的产品还要创造它的价值 , 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能力的提升肯定不只有读得快 , 还需要读得好 , 理解作者讲话的意义 , 读懂作品的价值 。
产品价值
少儿教育培训机构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 “大脑训练”这种产品为了创造利润也是需要分阶层的 。
此类产品推广时期的受众大多为“家长” , 所以也会针对不同的家长进行阶段“教育” , 分为了入门级、进阶级、特殊情况 。
1.入门级的训练“常识训练” , 这是一个“教育”家长的过程 , 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大脑发育状态 , 哪一块神经对孩子的记忆起了决定性作用 。
当听课家长脑海中出现了“哦”或者“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后 , “老师”就要开始推销产品了 , 这些产品是针对前面家长学习的神经系统而设计并起作用的 。
产品合同生效还需要看不同孩子的成长环境 , 这里强调的是“农场效应” , 耕地、施肥、发芽 , 成长、嫁接、授粉、收获 。 还有一个成长大棚 , 即在他们的监管下“因地制宜” 。 看似一个萝卜一个坑 , 其实都在一个“老农”的管理下 , 表面上成长全靠水渠 , 其实还是要“看天” 。
人类语言识别与匹配系统在18岁之前是成倍增长的 , 比如2到3岁的孩子学说话 , 老师告诉他弹钢琴 , 弹古筝 , 他自己就会识别出弹吉他等词;5岁到12岁的词语识别能力十分强悍 , 他们1分钟能记住的词比成年人多出5倍以上 。
2.进阶级训练第一阶段是“监管训练” 。 培训机构利用了孩子成长阶段的语言基因来赚钱 , 老师做的事是监管 。 虽然每个孩子看似都有一个老师 , 但是老师只不过是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的基本潜力而已 。 每个孩子都被监管到 , 强制孩子们要注意力集中 , 想尽办法把孩子们的快速记忆发挥到极致 , 比如背个圆周率啥的 , 读个几百遍就不怕你不会 。
3.进阶级训练第二阶段是“特殊训练” 。 蒙眼阅读或者光速翻书是建立在孩子们快速记忆有效的基础上向家长推荐的 ,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是增值的 。 你家孩子学习到了这个增值产品即使没有效也不会反对他们的产品 , 因为之前的学习阶段孩子已经被“激发潜力” 。
在“特殊训练”阶段并非没有孩子成功过 , 肯定有几个“天才” 。 为什么这样说 ,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 。
孩子蒙眼翻书,1分钟读1本书,读得快能读得好吗?阅读要有价值
文章图片
印度有一位10岁男童维卡斯蒙眼可嗅味辨色 , 甚至可以蒙眼骑车并避开坑洼地势和行人 。 他声称这种能力来自一种“间脑开发” , 通过刺激大脑中耳朵、眼睛的神经中转 , 间接地开发大脑记忆能力 , 可以过目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