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吗?不,我是这么看的

晚上 , 儿子放学回家 , 兴致勃勃地说:妈妈 , 今天是平安夜呀 , 我得把圣诞袜找出来 。 看着儿子期待又兴奋的眼神 , 我笑着说:可是 , 圣诞老人今年没有准备哎 。
陪娃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吗?不,我是这么看的】儿子说:啊?圣诞老人退休了吗?
我大笑说:还真是 , 圣诞老人该退休了 , 你都长大了 , 圣诞老人也该退休啦 。
儿子执着地说:那我也要圣诞袜找出来放在枕边 , 看看明儿有没有礼物 , 即使今晚没有 , 明晚也会有 。
看着坐在身边这个个子窜得很快的小男孩 , 不 , 已经算是大男孩了 , 身高虽然窜得快 , 但心智依旧是小孩心态 , 也依旧对圣诞节有期待的娃 , 心生很多感慨 。
陪娃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吗?不,我是这么看的
文章图片
从儿子2、3岁时 , 每年圣诞节我都会给他准备礼物 , 有时候是他盼望已久的玩具 , 有时候是巧克力 , 有时候是奇趣蛋 , 或者是其他一些新奇特好玩有趣的东西 。
幼儿园小班时 , 儿子还是很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
上了中班之后 , 他就开始和小朋友们热烈讨论:真的有圣诞老人吗?圣诞老人是不是就是妈妈呀?这个阶段他是处于半信半疑状态中;
到了大班时 , 班里的小朋友们基本都知道了圣诞老人就是妈妈 。
上了小学后 , 儿子有一次对我说 , 之所以有一次怀疑圣诞老人就是妈妈 , 是因为他在晚上睡觉时发现我悄悄地起床 , 没有开灯 , 悄悄地走到他跟前 , 然后早上他就发现圣诞袜里有很多风火轮小汽车 。
ps:那阵子他超级迷风火轮小汽车 。
陪娃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吗?不,我是这么看的
文章图片
还有一次很好玩的回忆:
在儿子对圣诞老人发生质疑后的第二年平安夜那天 , 我没有给他准备什么礼物 。 一是那天正好忙 , 二是以为孩子已经明白了 , 而那些礼物也多是奇趣蛋 , 巧克力 , 车子之类 , 平日都可以吃到的买到的 , 不算是稀罕物 。
结果当天晚上儿子还是找出了圣诞袜 , 念念有词:不知道今年圣诞老人会送我什么礼物呢?于是那天晚上我很抓狂 , 在线求助朋友圈 , 遭到朋友圈的一圈“嘲笑” , 也收到很多好建议 。
近年来总是要不要给孩子过洋节的争论?
反对的一方认为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 , 被西化!直接拒绝洋节!
支持的一方认为只是一个很有气氛的节日 , 大人和孩子一起happy的日子 。
实际上 , 真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 , 节日 , 就是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更亲近的理由 。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而节日 , 无疑会让一个普通的日子变得温馨 , 浪漫又特别 。 在冗长的人生中 , 本该有很多特别和亮点 , 让每个人的回忆更加丰满又立体 。
就像我们小时候 , 最期盼的是过年 , 过年了就可以穿新衣服 , 吃糖果 , 吃饺子 , 四处拜年有压岁钱 , 现在长大后最开心的回忆也是过年时 , 而现在的孩子更幸福 , 因为他们不仅有春节可以期待 , 也可以期待有圣诞老人从烟囱里爬进来带来的“惊喜”礼物 , 人类繁衍生息就是希望每个下一代都幸福感更多 。
陪娃过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吗?不,我是这么看的
文章图片
结语:
《小王子》说:仪式感 , 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 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通过这个仪式感 , 使某一天成为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 , 也让孩子的记忆变得有光 , 有趣味 , 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孩子 , 我愿意是你的圣诞老人 , 呵护你所有最童真的愿望 , 也期待 , 在你长大后 , 也能变成妈妈的圣诞老人 , 呵护妈妈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