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警示:别让孩子脱离视线


小悦悦事件警示:别让孩子脱离视线

文章插图
综述篇
【小悦悦事件警示:别让孩子脱离视线】相关数据显示,广州0- 14岁孩子,2008年有101名死于意外,2009年有98名死于意外,2010年有130名死于意外,2011年1- 8月有73名死于意外 。
意外,这一原本取意小概率事件的名词,在我国已然成为1-14岁未成年儿童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意外伤害已然成为一项特别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但在广州市儿童及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与教育专家看来,几乎所有伤害其实都是可以预防的 。
?
溺水高居致死性意外榜首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和教育系统广州项目主持人林穗方表示,“按照国际通行分类标准,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窒息、跌落、意外中毒和其他意外(包括烧烫伤、电击伤、砸伤、宠物咬伤致死等)六大类 。历年来的监测均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在住宅,其次是幼儿园 。
致死性意外排前列的则为溺水、交通意外 。
据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单个医院统计显示,2003年,该院一共收治了370名因为意外伤害而入院的孩子,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583例,到了2010年,光动物咬伤一项就达到580例,儿童意外伤害攀升趋势非常明显 。
以死亡率最高的溺水为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执行总监崔民彦就非常形象地将其称为“无声的死亡” 。幼儿喜欢玩水,但对水的危险却没有概念,发生在澡堂、浴盆甚至洗衣机、出水口等“安全地带”的婴幼儿死亡事件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一旦溺水,孩子无法呼救,且4-6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后果 。
“其实无论是何种意外,家长有足够的安全概念,溺水、跌落都是完全可以预防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家长要保证孩子不脱离视线 。”林穗方表示 。
?
郊区学校伤害发生率最高
在对7岁以下孩子进行非致死性伤害监测的同时,特别高发的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让疾控部门警醒,并于2008年开始对广州的越秀区(市区代表)、白云区(郊区代表)、增城(郊县区代表)20所中小学校及海珠、荔湾区各1所职校,共计两万多名学生开始进行伤害调查与监测 。
调查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1 .63%,受伤后活动不如往常、功能受限乃至残疾的比例超过10%,伤害同样对中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构成较大危害 。其中地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众多的郊区学校伤害发生率最高 。
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张维蔚医生提出,“处于城乡交界处的郊县区,汽车摩托特别多,交通设施不完善,建议家长除了需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安全看管外,可以从孩子的着装进行干预 。低学龄儿童的着装宜鲜艳,特别是阴雨天,建议选用荧光雨具,这样有利于预防因着装不鲜明而使司机产生视觉盲区引发交通事故 。
此外,动物伤的发生率也以郊区学生最多,张维蔚认为,这表明宠物放养方面,郊区应规范犬类管理条例并及时进行宠物免疫工作,减少动物伤害乃至狂犬病的发生 。
伤害监测提示,运动伤是中小学生伤害的主要形式,扭伤是导致中小学生伤害的首要原因 。在受伤学生中,大部分的扭伤、跌倒/坠落伤都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时致伤 。
?
学校开展运动伤干预工作
无论是来自疾控中心死因与肿瘤监测科得到的医院直报数据,抑或是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从本地户籍口径统计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死亡案例,近三年都在呈一定比例的上升趋势 。尤其以溺水、其他外因(动物伤、烧烫伤为主)、交通事故伤为主 。“在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监控后,目前疾控中心已开始对一些学校开展运动伤干预工作,以提升政府、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了解运动伤害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预防与控制,降低伤害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