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6岁宝宝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中的数的运算,是一项需要理解数的逻辑关系,并依靠抽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数的概念的学习是开发宝宝智力的重要途径 。
3岁左右的宝宝基本上能掌握初步的数概念,但如果从2岁左右就开始对宝宝进行数前教育,对宝宝以后学习数学是大有裨益的 。数前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前准备做得好,宝宝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数前教育是成人在儿童学习计数、认数、掌握最初的数概念之前,为儿童组织的数学教育活动 。
帮助宝宝了解数的概念:数数、认写数字、唱数、一对一的对应 。
帮助宝宝了解量词的概念: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
帮助宝宝了解图形的空间概念: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
帮助宝宝了解逻辑关系概念: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前后顺序 。
【对0-6岁宝宝进行数学教育】以下8种看似与数概念无关的活动,实际能为宝宝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宝宝还不能理解抽象的数概念时,与其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如先从这样的数前教育开始 。
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
2岁后,随着孩子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逐步发展,其观察的范围扩大了(能同时观察到事物2种以上的特性或2种以上的物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加长了,但观察的目的性仍较差,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父母应在引导宝宝多观察的基础上,提高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观察能力是后述比较、排序、配对、分类的基础 。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问宝宝:“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形状的?”等问题来引导宝宝观察,还可以利用简单的镶嵌板和拼图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
比较
比较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教宝宝学会比较 。如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西瓜比苹果大,3颗糖比1颗糖多等 。宝宝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让宝宝把需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真正地比一比,可以加深对所比的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让宝宝分辨冷和热,男和女等 。
配对
配对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也是发展儿童对数的理解所应掌握的一个基本要求 。最开始只给孩子出示两对,例如,两只玩具小狗和两只玩具小猫,让宝宝学习配对 。先拿出一只小狗,看一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把小猫移到小狗的下面;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先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然后把小猫移到小猫的右边,点点头或说“是”,接此往下进行 。
这样可以使宝宝学会配对的方法 。等宝宝掌握后,增加到三对、四对,每对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减小 。以后还可以逐渐过渡到图片配对、符号配对 。
分类
按物体共同特征归并和分类的能力是发展数概念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分类的能力,分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宝宝的分类活动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最开始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分类,颜色是最容易被儿童感知的物体特性 。比如,让宝宝把红色的珠子放到红色的碗里,把绿色的珠子放到绿色的碗里,或者把大熊放到大筐里,小熊放到小筐里 。
此外,还可以让宝宝用勺子舀着分类 。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