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心理学伤害孩子: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家长

有的家长 , 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 , 不知道学习、就会玩儿 , 一点自控能力都没有 。 了解一下心理学领域的棉花糖实验 , 对于这些家长会有帮助 。
延迟满足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 也叫棉花糖实验 , 实验的结论大致是 , 如果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 能暂时忍受自己欲望的人 , 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 这种能力被称为延迟满足能力 , 这种能力被看作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控力的表现 。
不要用心理学伤害孩子: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家长
文章图片
这个实验是1966年 , 由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的 , 他在斯坦福幼儿园4到5岁的小孩子们面前 , 放一颗棉花糖 , 告诉孩子他有两个选择 , 第一 , 现在可以吃掉这块糖 , 但是吃掉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第二个选择是:等15分钟之后 , 实验人员会拿来更大的棉花糖给他一起吃 , 也就是说 , 如果能等15分钟之后再吃的话 , 它会得到一颗更大的棉花糖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有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等待 , 立刻就吃掉了这颗糖;有的孩子 , 过了几分钟 , 实在忍不住了 , 就吃了;在实验的600多位孩子里 , 只有30% , 等满了15分 , 并得到了更大的棉花糖 。
在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 , 长期追踪了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们的各种表现 , 发现 , 在孩子上中学以后 , 选择暂时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 , 也就是那50多位等待15分钟的孩子们 , 学习成绩远远超于其他孩子;此外 , 更长时间的跟踪调查表明 , 这些孩子 , 会有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财富 , 以及更低的犯罪率等 。
也就是说 , 一个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 , 他的人生可能会更成功 。
不要用心理学伤害孩子: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家长
文章图片
那么 , 吃掉棉花糖和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区别在哪里呢?米歇尔教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 , 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 , 能够自控和自律 , 将来会更加优秀 , 也会获取更好的人生 , 这篇论文发表后 , 在学术界和媒体产生了很大影响 , 事实是这样吗?
有的孩子家长 , 因此而刻意地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比如 , 孩子喜欢一个玩具 , 家长当时就是不给买 , 非要等三天之后再给买 , 结果 , 孩子生气、气得哇哇的大哭 , 家长也不管 , 只是训斥、让孩子忍着 , 他们觉得这是在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实际上 , 这样过于轻率、缺少对孩子情感的关注和同情 , 会害了孩子 , 如果这样去应用心理学规律 , 还不如不用 。 这是滥用心理学的规律 。
另外一种情况 , 孩子放学了 , 扔掉书包后立刻掏出手机 , 就开始玩游戏 , 这个时候 , 有的家长的做法就很可取 , 家长会对孩子说 , 先洗手、休息一下 , 饿了可以吃点东西 , 然后 , 先要做作业 , 把作业做好之后 , 检查完了、没有任何问题了 , 再去玩手机 。 这也是延迟满足能力的一种训练 , 这样就很好 。
那么 , 再继续探讨延迟满足实验 , 难道能忍受15分钟 , 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吗?有了这种忍受的能力 , 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吗?
这个实验 , 表面上看并没有缺少人性或伦理方面的问题 , 但是实际上 , 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 , 可能是一个有点“残忍”的实验 , 在实验中 , 孩子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表情 , 忍受自己的欲望 , 对于小孩子来说 , 可能也是一种折磨和痛苦 。
不要用心理学伤害孩子: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家长
文章图片
后来对这个实验提出质疑的人很多 , 而且 , 最初的时候 , 米歇尔教授也没有将这个实验的具体过程说得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