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三 )


对于学龄期多动症患者来说 , 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 当然这也是家长顾虑最多、疑问最多的一种方式 。 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药物对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可以很好地减轻多动症的症状 , 从而提高学业表现、改善人际交往等 。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等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睡眠影响等 , 一般会随着服用时间增长或者调整服用方式等得到缓解 。
药物治疗最终可以治愈多动症吗?遗憾的是 ,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方法可以治愈这种疾病 。 多动症的治疗及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还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的多方面合作 , 以长期坚持管理好相关症状 。
【医师建议】
患者家长可学习“亲子成长八步法”
就像前文所说 , 孩子确诊为多动症后 , 需要家长的付出 。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并且努力配合医生辅助孩子的治疗 。 怨天尤人或在孩子面前抱怨等行为 , 无疑会增加孩子的主观痛苦感受 。 有的家长妄图强迫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以对抗疾病 , 这是不明智的 。 多动症之所以是一种精神障碍 , 就说明它不是患者自己主观能控制的 , 患者更需要父母积极正向的行为引导 。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候 , 要采取“和善与坚定”的态度 , 既表达对孩子的尊重 , 又坚持原则 。
治疗多动症 , 培训患者的父母是一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目前的培训方法有两类 , 一种是为家长提供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 , 另一类是行为管理培训 。 我们重点来说说“亲子成长八步法”这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第一步 , 正确关注孩子 , 家长每天花15分钟和孩子待在一起 , 完全投入与孩子的轻松游戏 , 让孩子自己选择干什么(除了看电视) , 家长有选择性地表扬某些具体行为;第二步 , 用表扬获得和平和合作 , 给孩子提出一些简单温和的指令 , 要是孩子服从 , 马上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第三步 , 当表扬无效时使用奖励 , 以增加孩子的服从行为;第四步 , 当表扬和奖励无效时可使用温和的惩罚措施 , 比如取消特权或者暂时隔离;第五步 , 把隔离法用于其他不良行为;第六步 , 对于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制定规则 , 规定遵守规则的奖励和违反规则的惩罚;第七步 , 协助老师帮助孩子;第八步 , 持续使用上述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 使良好行为能够成为习惯并保持下来 。
此外 , 学校系统的干预会对多动症儿童产生积极作用 , 比较合适的干预目标是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完成作业、更好地遵守老师的指令、分组活动时与同学友好合作 。 老师一味地让儿童控制小动作 , 反而会造成其对课堂的反感 。 如果儿童能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专心听讲 , 那么轻微的小动作可以被忽略 。
具体来说 , 教室里尽量避免悬挂能引起儿童分心的装饰;老师要把一些重要的要求 , 比如不能辱骂别人、要耐心排队、回答问题要举手等制定成明确的规则 , 与多动症儿童进行沟通;对于多动症儿童表现出的良好行为要立即给予肯定、表扬 , 对于不良行为要立即进行制止 。 有时在行为干预早期 , 多动症儿童反而表现得更糟糕 , 这更需要老师坚定一致地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 , 让孩子意识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 , 从而慢慢增加自信 , 和老师有更多积极互动 。
【多动症|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