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再努力也白费

文|果妈(原创文章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人发了这么一条消息 , 说李湘有一天发现保姆偷吃自己的燕窝 , 但因为保姆在家工作了16年 , 所以没有辞退 。 后来因为女儿王诗龄的一句话 , 果断辞掉了保姆 。
王诗龄说了什么呢?
“我不要妈妈 , 我要阿姨哄我睡” , 是的 , 就是这么一句话 , 刺痛了李湘 。
孩子跟谁睡不都一样吗?
3岁前 , 还真的不一样 , 谁陪他们睡觉 , 他们就依恋谁!就和谁更亲!
宝宝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再努力也白费
文章图片
孩子从小跟谁睡 , 心理上就会跟谁更亲近
虽然妈妈十月怀胎 , 跟宝宝之间有着无法言说的天然亲密感 , 但在宝宝脱离母体后 , 安全感和亲密感就需要爱抚、拥抱、肌肤接触来重新获得 , 陪睡就是不可缺少的重塑安全感的时机 。
经历过和孩子疏远关系的妈妈 , 都深有体会:孩子和谁睡 , 就和谁亲 。
综艺《妈妈是超人》中 , 黄圣依母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
儿子安迪从3个月开始 , 一直到3岁都是由奶奶照顾 , 不要说妈妈陪睡了 , 见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
所以 , 哪怕回到妈妈身边 , 安迪也觉得陌生 , 甚至抗拒和妈妈进行亲密互动 , 嚷着要找奶奶 。 黄圣依为此还伤心落泪 。
当时看到这里 , 还跟着伤心了一会 , 毕竟每个当妈的 , 发现孩子不跟自己亲 , 都会感到很失落 , 很伤心 。
宝宝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再努力也白费
文章图片
为什么孩子和谁睡 , 就会本能地和谁亲呢?
这就得从儿童依恋感发展说起了 。 依恋不仅仅是依赖 , 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安全感 。 主要分为4个阶段:
前依恋阶段(出生到6周):能识别自己母亲的气味和声音 , 但还没有形成依恋 , 谁抱都可以 。
形成中的依恋阶段(6周至6-8个月):与母亲分开时仍然不会抗议 , 但有分离焦虑的苗头和认生现象 。
清晰的依恋阶段(6-8个月至18个月-2岁):会因为母亲或亲密照料的人离开而感到难过大哭 。
交互关系的形成(18个月至2岁和以后):理解母亲的离开是暂时的 , 并不是抛弃他 , 也能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和需要 。
研究表明 , 几乎所有的婴儿在1岁左右都能与抚养者形成某种依恋关系 。 所以 , 你要是想孩子和你更亲近 , 那绝对不能错过依恋建立的黄金期 。
李玫瑾教授曾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主题讲座中 , 就明确提到一个观点:怀胎十月 , 不如养他10个月 , 出生后头一年尤为关键 , 父母要亲子抚养 。 3岁前都是情感关键期 , 最好自己带 。
宝宝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再努力也白费
文章图片
孩子3岁前 , 尽量陪孩子一起睡
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六个月后 , 都要回归职场上班 。 最常面临的状况就是:出门时孩子还没醒 , 回家时 , 要加班或是有事要忙 , 晚上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多 。
唯一能跟孩子长时间紧密连接的就是睡觉了 。 妈妈能仔细地看看宝宝 , 给宝宝一个甜甜的吻;宝宝靠近妈妈 , 闻着妈妈的味道 , 睡觉也会觉得更有安全感 。
宝宝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再努力也白费
文章图片
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说:“错过孩子建立依恋对象期 , 如果推迟到2岁半以后 , 再好的母亲抚养都没有用了 。 ”
可能会略显夸张 , 但却很现实 。 回想一下 , 自己身边那些跟父母分开很长时间的孩子 , 是不是一般都不乐意听父母的管教 。
陌生和疏远是其次 ,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错过了孩子的最佳依恋期 , 失去了对他的心理控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