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扬长还是补短?

老师经常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不要偏科 ,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这是因为“木桶效应” ,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
木桶效应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 , 木桶象征着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最短的那一块板就是薄弱环节 , 人有多大的成就往往是由薄弱环节决定的 。
木桶效应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 为了不让最短的板影响大局 , 人们会取长补短 , 想办法克服薄弱环节 。
很多家长也把木桶理论应用到培养孩子身上 。 孩子性格内向 , 对带他去参加活动结交新朋友;孩子胆小说话紧张 , 报个主持人培训班让孩子练练;孩子文科好数学不好 , 报几个数学辅导班补习补习……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 , 让孩子的短板变长 , 孩子就能有更好的成就 。
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 内向的孩子更加内向 , 数学成绩也越来越糟糕 , 文科优势也不明显了 , 短板没变长 , 长板却变短了 。
教育孩子,是扬长还是补短?
文章图片
教育孩子,是扬长还是补短?】为什么木桶理论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就不灵了呢?这是因为这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
01
“木桶效应”不适合用在孩子身上
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 , 孩子主要由三股力量构建而成:天性、教养和社会文化 。
天性是基石 , 而后才是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去制定教养计划 , 而教养的过程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 。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一个孩子 , 才能给予这个孩子最好的教养和关爱 。
孩子的天性 , 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具备的东西 ,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核心天性 。
迈克尔·古里安说 , 我的孩子是带着他的核心天性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 带着他的人格气质和内在的目标感 , 他并非白纸一块 。
这段话针对的是“白板说” 。 “白板说”认为 , 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板 , 一张未曾着色的画布 , 孩子变成什么样子 , 完全取决于后天的着色 , 取决于家长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 。
“白板说”的典型代表就是华生 , 华生在《行为主义》中写的那样 ,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 , 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 , 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 , 我保证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 , 甚至乞丐和盗贼” 。
如果白板理论是无懈可击的 , 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 , 那完全可以用木桶理论补足孩子的短板 ,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 。
但是 , 孩子并不是白板 , 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 。
迈克尔·古里安在《核心天性教养法》中用7种科学证实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 , 孩子的核心天性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 , 是人格发展和成功潜能的独特源泉 。
02
科学证明孩子具有核心天性
1.遗传学
自从2001年科学家破解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后 , 遗传学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 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分析孩子的特征来判断这些特定特征是来自母亲还是父亲 。
同时 , 遗传学双胞胎研究机构也研究基因的强大力量 。 即使有些双胞胎从出生时就分开 , 但仍会表现出某些令人惊奇的行为 , 比如冲厕所的方式 , 微笑或皱眉的程度等 。
遗传学的研究显示 , 个性和脾气 , 包括这个孩子是外向还是内向 , 争强好胜还是害羞 , 走路、说话和跑步的风格 , 甚至身体和心理的优势和障碍的 , 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