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竞品分析如何做,主流电商竞品分析的3个流程概览?

曾经有段时间对竞品分析很困惑,市面上大部分的文章,多数是比较几个产品的功能和交互,总觉得少点什么 。
去年上了白鸦的产品课,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觉得差不多可以梳理出产品分析的流程 。以电商为例(主要是京东、淘宝、考拉),分享给大家 。
一、框架大致梳理了下分析框架:
1. 目标电商的目标一般是单量和利润 。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目标往往不同 。
如果既有的产品体系无法满足目标,往往可以从两个大方向考虑:
一是场景需求是否是最合理的?
这里又有两条路,一是挖掘拓展场景,二是提高转化率 。
如果场景需求已经饱和,那么第二个大方向是:是否可以拓展新的人群,或为人群提供新的价值点?
2. 用户/价值产品服务的是什么用户?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按鸦总的课程,不要从人口属性理解用户,而要从行为属性理解用户:
人口属性: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籍贯等
行为属性:欲望、偏好、动机、经验、习惯等
3. 场景场景一般要说清楚“时、空、人”:谁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里会做什么、有什么感受等 。
梁宁在得到的产品课,强调场景是时空+情绪 。
在电商的情况,还要加一个“物”,即产品的品类 。电商产品品类不同,激发的场景也可能不同 。
例如买手机和买纸巾就不同,前者需要很多的认知决策,后者不那么需要 。前面讲到场景层可以挖掘拓展场景和提高转化率 。
电商提高转化率,个人认为一般有两类:

  1. 提高信息搜寻效率;
  2. 塑造产品/服务的高价值感,这个下文具体说 。
4. 规则据此,我们需要梳理的规则就是:
【电商竞品分析如何做,主流电商竞品分析的3个流程概览?】在什么样的用户、价值下,xx 品类/类型特性,应该如何挖掘场景需求?在以上的用户价值品类场景下,如何定义功能/产品?在以上功能下,如何定义交互?
二、搜寻电商主要的场景需求:搜寻+购买 。提高用户找到自己想买商品的效率,通常背后的目标是提高单量 。
1. 用户关于用户,除了上面提到的行为属性,电商的用户还可以考虑这几个维度:心理诉求/知识储备/熟悉度心理诉求
用户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是明确的 。我是想要一个 iPhone XS Max,还是只想要个金色的手机 。
2. 知识储备:我对想买的东西了解有多少 。
3. 熟悉度:4. 场景/功能/交互在《信息架构:超越 web 设计》里,作者提出用户搜索信息的方式有 3 类 。
一是已知条目搜索:例如查某个同事的手机号 。
二是探索式搜索: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TA 期望从搜索过程中了解一些东西 。
例如:一个用户可能会到公司的人力资源网站了解公司的退休计划 。
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一些关于某类计划的基本信息,然后他就会转而搜索这些计划来了解更多内容 。在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他可能会再次改变他的搜索来确定一个简单或者更复杂的计划是不是更适合他 。
三是无遗漏式研究用户寻找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部内容:他用很多方式表达他在寻找什么,会很有耐心地使用不同术语来搜索 。
例如:朋友得了艾滋 。他可能会用 “AIDS”、”HIV”、”后天免疫缺陷综合症”等进行多次搜索 。
我重点看了“对自己要买的东西有一个大概诉求”的这种情况 。
结合电商常见功能类别来看:
列表-详情的心理模型国内主流电商都采用了 首页/搜索-列表-详情的页面结构 。对应了诉求-大概浏览-详细了解的心理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