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传统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
清明前后,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春光明媚,杨柳泛青,莺飞草长,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色,大江南北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清明是量“春脖子”长短的标识
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计算则是三月初 。农谚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这个意思是说清明的具体日期与“春脖子”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
“‘春脖子’是农业上的俗语说法 。”从节气上讲,“春脖子”一般指的是立春之后封冻的河流及大地升温解冻后到春播之前、进行备耕备播的一段时间 。
民间计算“春脖子”的长短是要看春节到清明之间的具体天数 。
凡是清明赶在农历二月交接的年份,都是“春脖子”短的年份 。春短,立春早,气温相对回暖快,田间作物及草木因此会萌发较早,到了清明也会生发长得更加郁郁葱葱 。
清明赶在农历三月的年份,“春脖子”长,立春拖得晚,气温回暖慢,田间作物和草木萌发的时间有所延后,此时到了清明节气,田野里的庄稼和草木也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生机和绿意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唐志强说,清明时节,适于瓜豆等作物田间播种以及移栽棉花的播种育苗 。
时可播种瓜果类有西瓜、香瓜、甜瓜等,蔬菜类有黄瓜、南瓜、冬瓜、苦瓜、丝瓜等,还有常见的一些豆类蔬菜,如四季豆、豇豆、扁豆、豆角等 。“
就在此时,江淮、黄淮流域清明时节小麦节间伸长数已达3节左右,所谓“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拔节期为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厘米,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
此前缺乏管理的小麦田仍可抢浇拔节水改善墒情,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促进小麦拔节及上部功能叶片与幼穗生长 。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传统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河南尉氏县邢庄乡农机服务队利用无人机给小麦喷洒叶面肥 。李新义摄
茶山之上,春景似画 。云雾间山绿、水清,茶田横成浪、纵成波,香气沁人 。明前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农“尖起手指”采茶叶,只摘下茶叶顶端的两片嫩芽 。
明前茶因其温度高、生长期长、生长环境气温低,保证了春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即营养价值最高 。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把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为上春茶,清明时节采摘的茶叶为二春茶 。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传统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清明踏青挖野菜,有的看、有的吃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传统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绿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兴致勃勃结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 。
清明时节,特色野菜正当时 。人们也喜欢去到野外采摘各种野菜,荠菜、蕨菜、艾草、鸡矢藤、浆麦草、马兰头、枸杞叶、香椿、榆钱等,然后做成各种青团、清明粿等食品尝新,体验新绿,享受自然 。
青团就是江南地区清明节食用的一种传统小吃,由艾草汁和糯米粉制作而成,口感香糯绵软,带着一股青草的香气 。
清明时节的野菜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帮助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荨麻疹、青春痘等皮肤问题 。多吃预防疾病,因此人们喜欢做青团和艾粑吃 。
江西赣南田野间的艾草,是客家小吃艾米粿的制作原料 。江西遂川县有近一半的客家人分布,还保留着清明时节吃艾米粿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