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环境究竟哪个更影响孩子


每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仍是有价值的,因为这将影响人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比如,当家长知道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就会注意给孩子提供有助学习的环境 。当家长知道孩子活跃好动是遗传的,就容易接纳孩子的特点,可以调节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的行为 。
1.成熟
分解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是困难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在一生当中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似乎是由环境促成,另一些则是由基因所设定的 。比如,爬、走、跑是在特定年龄阶段按固定顺序发展的 。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成熟”,即随着年龄增长,按生物遗传决定的顺序而出现生理变化和特定行为 。这样的生理变化或行为发展不是习得的或来源于生活经验,而是天生的 。
受“成熟”机制所控制的行为,一般在人的机体发育完备后自然产生,不会提早,也很少推迟 。
然而,环境因素会影响遗传的发育时间表 。如果长期得不到适当的刺激,孩子的行为发育会推迟 。
在20世纪60年代一项对伊朗孤儿院孩子的调查显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身体锻炼的婴儿,学会坐和走路的年龄比一般儿童晚很多 。尽管这样,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些行为的“成熟” 。可见,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 。相反,如果在孩子某个行为“成熟”的阶段,家长能及时地提供恰到好处的刺激,孩子的行为发育会更快更好 。比如,当孩子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孩子开始哑哑学语 。
当孩子发出第一个音以后,家长积极作出回应,并开始经常跟孩子交谈,孩子的语言发育就会比得不到父母及时应答的孩子快一些 。当然,孩子的行为发展是以其生理发育为基础的,如果人为地使行为发育过于提前,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有害的 。
遗传与环境的合力除了影响成熟的时间、速率与方式,还影响孩子的很多品质 。
2.生理特征
孩子的相貌、身高、发胖的可能性都是遗传的结果 。寿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这些特定的趋势可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出差异 。比如,父母严重近视的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就大,但如果严格注意用眼卫生和视力的保护,就有可能不近视 。只是他们比没有近视遗传倾向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良好视力 。
再比如,长寿世家的人大多活得长久,但如果某个人饮食状况和医疗保健条件很差,就很难长寿 。
3.智力
研究者对遗传与智力的关系做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民族或种族的人智商的差异不是遗传造成的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群体天生比别人更聪明或更愚笨 。但在同一群体之中,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 。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的证据发现在对领养儿童和孪生子的研究中,被领养的孩子尽管从出生的第一天就离开了亲生父母,但多年以后的智商测试显示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其亲生母亲的最为相近 。而且有趣的是,年纪小的孩子智力测试分数与领养家庭的兄弟姐妹的更相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则与领养家庭的成员越来越不相关,反而更接近亲生父母的智力水平 。
一项对500名双胞胎的跟踪调查表明,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越来越相近;而异卵双胞胎则越来越不相像 。可见,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是强大的 。但不是全能的 。
在研究中发现,大约50%的智力差异是受遗传的影响,而另一半则与个人的经历有关 。这个结论对帮助智力较低的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和社会交往方面取得进步 。